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刘暄)从实验室到烟火人间,当下机器人正加速走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餐饮业也不例外。在202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召开期间,众多前沿科技产品亮相。其中,橡鹿机器(江苏)有限公司(下称“橡鹿机器人”)带来的小钢炮2K炒菜机器人引发关注。
上海证券报记者8月12日专访了橡鹿机器人董事长杨建成,探讨炒菜机器人引领餐饮业的智能化变革。在杨建成看来,AI炒菜机器人将助推中国餐饮进入万店时代。
AI赋能引领行业新趋势
走进橡鹿机器人展示区,小钢炮2K炒菜机器人引人注目。
杨建成向记者透露了两大核心亮点:首先是AI智能菜谱,橡鹿机器人实现了菜谱拍照、菜谱语音输入就能自动生成菜谱的功能,能进一步提高餐厅在菜谱研发环节的效率。
除了AI智能菜谱,还有小钢炮2K的AI控温技术。对此,杨建成解释道:“这款机器人能够根据食材克重、起始锅温自适应最佳温度、时间和转速,并通过深度学习不断优化工艺。这样一来,即使是由不同厨工操作1000台机器,炒制出来的同一道菜口味也能保持一致。”
在杨建成看来,2025年行业已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过去一年已有超过1240家客户签单公司的炒菜机器人,其中大多为头部餐饮连锁品牌,覆盖全国179个城市,这一数据某种程度上标志着行业对该类设备的接受度已进入临界点。”
杨建成认为,当前行业的核心驱动力主要体现在经济性和技术成熟度两个方面。“从经济性来看,橡鹿机器人实现了高效的人机协作。一个厨工操作两台机器,其出品和效率相当于三个大厨。这在人力成本不断上升的今天,为餐饮企业节省了大量开支,有效缓解了人力紧张的问题。”
此外,技术成熟度也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橡鹿机器人在温度控制方面,误差能够控制在±1℃以内,调料投放精度控制在±0.5g,能够完整地复刻大厨的烹饪手法。”杨建成说。
对于未来三年的发展趋势,杨建成预测将出现场景分化和AI深度介入两大趋势。“场景分化意味着将有更多适应不同餐饮场景类型的机器人型号出现。比如,快餐店需要高效、快速的炒菜机器人,而高端餐厅可能更注重机器人的烹饪精度和个性化定制能力。”
“AI的深度介入则是一个更为重要的趋势。未来的炒菜机器人将不再局限于简单的菜谱复刻,而是能够进行自主创新。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机器人可以根据不同食材的特性和顾客的口味偏好,创造出全新的菜品。”杨建成对炒菜机器人的未来充满信心。
技术突破与挑战并存
炒菜机器人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不断突破。杨建成坦言,目前炒菜机器人的技术突破主要集中在流体控制系统和热力学模型的建立两个方面。
“在流体控制系统方面,我们解决了中餐调料系统投放控制的诸多难题。例如,胡椒粉的‘空鼓效应’问题,以及猪油在不同温度下导致的流量波动问题。通过精确的控制算法和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我们实现了调料的精准投放。”杨建成说。
他表示,热力学模型的建立则是炒菜机器人的另一大技术亮点。“这种热力学模型建立的方式,使得机器人的能耗比传统的分步烹饪要低40%。这不仅降低了餐饮企业的运营成本,也符合当下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
然而,炒菜机器人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瓶颈。“非标食材的处理是目前最大的挑战之一。比如鲜切肉片,由于厚度存在差异,会导致炒制后的口感不一致。我们接下来将在投放料多少与口感一致性的关系上进行深入研究,争取突破这一瓶颈。”杨建成坦言。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构建技术壁垒是企业脱颖而出的关键。据了解,橡鹿机器人在核心零部件自研与供应链整合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
“我们坚持高精度传感器的自主研发,目前橡鹿机器人温度控制模块误差可控制在0.5%以内。整个机器有超800个零件,我们确保关键部件100%自研。同时,我们建立了严格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保障交付给客户物美质佳的产品。”杨建成介绍。
在平衡量产成本与品质方面,橡鹿机器人也在布局。杨建成告诉记者,为了让客户无障碍使用机器人,公司投入大量资源搭建了中国AI炒菜机器人行业首个四大服务体系。
“我们拥有超三万平方米的工厂和严格的质检流程,确保每一台机器人都符合高品质标准。此外,我们还设有专注陪跑的AE智能大厨团队,以及为客户提供机器人使用培训机制,帮助客户快速上手,充分发挥机器人的性能。”杨建成表示。
替补人力推动餐饮业升级
炒菜机器人的出现,不仅提高了烹饪效率,还对后厨环境产生了积极影响。在杨建成看来,AI炒菜机器人不是替代人力,而是替补。
根据中国烹饪协会的数据,未来五年我国餐饮行业对厨师人才的需求缺口将达到1000万。“由于后厨高温高湿、环境封闭,年轻人都不愿意从事厨师职业,代际断层在厨师行业尤为严重。机器人的出现将缓解这种代际断层。”杨建成说。
杨建成坦言,在实际应用中,机器人的优势得到了体现。“机器人可以替代高温爆炒这些危险的工作环节,大大降低了厨师的职业风险。使用我们机器人的客户反馈,厨师职业病的发生率下降了60%。同时,机器人解决了繁重、重复的操作问题,让厨师能够更专注于菜谱的研发和创新。”
为了促进人机协作,橡鹿机器人提出了人机协作认证培训的方案。“我们帮助一些有意愿的厨师转型为AI智能厨师,让他们掌握机器人的操作和维护技能,同时结合自身的烹饪经验,创造出更具创意的菜品。”杨建成说。
炒菜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正在推动餐饮业的产业升级。在杨建成看来,炒菜机器人带来了成本结构的重构。通过降低人力成本和提高烹饪效率,餐厅的FLR(食品、劳动力、租金)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这种改变将推动中国万店模型的实现。
展望未来十年,服务机器人行业将迎来更多的颠覆性变革。“我们主要关注数据生态的建设,构建‘味觉大模型’。同时,中华美食库也能够得到传承和发展,让更多的人品尝到地道的中华美食。”杨建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