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8月13日讯(记者闫军)贾成东在申万菱信的首秀产品近日深陷舆论漩涡。
一是基金净值逆市下跌,贾成东管理的申万菱信行业精选成立于今年6月3日,该基金截至8月11日净值下跌8.23%,区间跑输基准13个百分点,更是远远跑输偏股混合型基金12.24%的回报率,A份额同类排名倒数第10,C份额更是排名倒数第一。
二是被自称申万宏源基层员工发文“吐槽”,首募阶段下压任务,然而基金经理的操作与公司宣传的高股息方向完全不符,基金经理在操作上“赌性”太重。
对此,申万菱信基金对此进行了回应,当前产品短期业绩虽未达预期,仍希望投资者将目光更多投向长期表现。而对于首募阶段下压任务,则“传言不属实”。
基金经理的高频流动是当下公募行业的现状,尤其是原本就具备一定知名度的基金经理变动,从离任开始牵动市场目光,到新公司、新岗位更是要接受投资者更为严苛的审视,这份聚光灯带来的压力不言而喻。
与贾成东同期,在新东家发行首只新产品的还有范妍,她的富国均衡投资混合自购500万元,两个多月时间,任期回报6.6%。尽管基金经理投资风格不同,但是对于投资者而言,赚钱才是硬道理。
近年来,公募跳槽的基金经理不是少数,知名基金经理方面,较早期跳槽的代表基金经理闫思倩从电车女神转向人形机器人投资,从业绩上证明了自己。范妍之外,近年来跳槽的白冰洋、苏文杰、陈金伟、张仲维这些绩优主动基金经理在加入新东家之后,又交出怎样的成绩单呢?
逆市亏损,贾成东被推至风口浪尖
贾成东的关注度一部分原因是作为绩优基金经理,离职招商基金。贾成东在2015年加入招商基金,次年管理产品,最大管理规模一度接近180亿元。离任前为招商基金投资管理四部专业总监。
2024年,贾成东离开招商基金,年底加入申万菱信基金,2025年3月开始管理产品,与龚霄共同管理申万菱信新动力,同月,他被任命为申万菱信基金副总经理。
申万菱信行业精选是贾成东加盟申万菱信基金后发行的首只基金,募集规模为12.19亿元,有效认购总户数为10477户。
从发行来看,战绩不俗,这只基金是年内第四只首募规模超10亿元的主动权益基金,一度抢了首批浮费基金的风头。尽管业绩“吐槽”来自券商员工,但是从彼时发行来看,主销售渠道农行贡献了大多数销量。
新产品运作两个多月,因逆市亏损,“差评”也随之而来,有自称券商员工表示,申万菱信行业精选操作上不符合宣传时高股息的方向,“赌性”太重。与此同时,贾成东早些时候共管的申万菱信新动力混合,任职期间回报约为-6%。

在投资者看来,放长眼光看来基金业绩是没错,但是面临牛市行情,持有的基金不赚钱反而亏钱,抱怨也在情理之中。
跳槽的知名基金经理业绩都怎么样了?
数据显示,仅今年上半年,公募基金行业有2554只产品发布基金经理变更,涉及基金经理达1351人,其中,660多位基金经理离任,823多位基金经理新聘。
尽管有不少知名基金经理“奔私”,但是人员的流动并非是坏事。富国基金总经理陈戈在日前招行财富伙伴大会上表示,过去三年,富国投研人员增加了50%。在熊市期间,对公司投研团队的逆势布局,在市场上挑选人才,也是不少基金公司的选择。
来盘点一下近年来知名基金经理跳槽之后的业绩表现如何:
和贾成东同时在新东家发行、同期成立产品的范妍,交出一份正收益答卷。范妍为原圆信永丰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于2024年5月加入富国基金,同年10月管理富国稳健增长混合,今年新发富国均衡投资混合,两只产品任职回报分别为14.05%、6.6%。目前她管理的规模已经接近百亿。

较早些时候,从中银资管跳槽至富国基金的白冰洋管理任职回报也均为正收益,她管理的富国洞见价值A份额自2023年12月25日至今,回报率为27.63%。

同样是在今年6月成立新产品的周思聪,因持仓在创新药,两个月新基回报率为超过14%。她是2023年医药板块熊市中,从长盛基金加入平安基金,当前管理的4只基金回报率均为正,最高任期回报接近翻倍。

2024年,原嘉实基金基金经理苏文杰离职后加入了广发基金,同年10月底开始管理产品,管理时间最长的广发优势成长股票最新回报为21.2%。他在今年7月新成立了产品广发成长动力三年持有混合,上市一个月有余,涨幅为8.3%。

2023年从宝盈跳槽至鹏华基金的陈金伟、加入景顺长城基金的张仲维等基金经理,在新东家在管产品的任职回报均为正收益。陈金伟管理的鹏华先锋混合成立于2024年8月市场低点,成立于市场艰难时刻,当年回报率超过33%。

张仲维目前是景顺长城的科技军团一员,定位是善于挖掘全球消费电子领域的潜力公司,他2024年2月开始管理的景顺长城科技创新混合最新回报超过78%,而今年4月成立的景顺长城沪港深精选股票回报近27%。

多重因素影响之下,公募行业基金经理离职变动频率增加。
绩优基金经理中,包括原建信基金的姜锋、原泰信基金的董青山、原中邮基金的国晓雯等已经离任暂无新就职信息披露;原招商基金的马龙加盟了天弘基金,当前暂无产品在管;也有不少基金经理选择奔私,比如安信基金固收+名将张翼飞离任,招商基金的翟相栋离任,此前景顺长城基金的鲍无可、华商基金的周海栋等,下一站大概率预定了私募。
无论是公转公,还是公奔私,面对不同的市场、不同的企业文化、不同投研团队,基金经理是否依然能够快速适应,继续延续此前的绩优表现?都是市场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