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西电网是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两网”之外的第三张电网,正谋求资产证券化,其核心业务亦有望上市。
据内蒙古电力集团公众号,今年8月4日至5日,内蒙古电力集团分别与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进行高层会谈,就能源企业上市、资本运作、产业板块上市规划、绿色金融等议题进行交流。
内蒙古电力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海峰谈到,电力集团全力服务国家新能源大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在经营、调度、市场化交易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同时积极响应自治区产业金融布局要求,主动参与资本市场运作,探索债券发行、资产证券化等投资渠道,
公开报道中还特别提及了,内蒙古电力集团正筹划储能业务和信息化业务板块上市,努力实现产业结构和股权多元化。
上海证券交易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苑多然在座谈中谈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度服务电力集团产业上市需求,广泛链接优质产业资源,提供全方位资本运作规划指导。希望双方拓展投资方式,在绿色债券、公募REITs等领域深化合作,丰富融资渠道,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助力电力集团在国内资本市场领域,取得新的更大突破。
深圳证券交易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鸣钟也表示,深圳证券交易所将全力支持电力集团走向资本市场,优化企业上市服务机制,从资本市场角度对电网资产进行分析,提供精细化服务保障和专业化参考报告。希望双方在绿色金融、科创债券等领域深化交流合作,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电力集团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金融“活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此前在5月28日,内蒙古电力集团发布《2025-2028年资本运作(IPO业务)法律服务询比采购公告》,采购IPO法律服务项目,服务期限3年。6月,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中标该项采购,中标额为280万元。
内蒙古电力集团的成立可以追溯到2002年新一轮电网改革对电网进行的主辅分离,国家电力公司拆分为两大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和四大辅业集团,而蒙西电网前身内蒙古电力集团,因规模较小且负债严重,没能被国家电网收购。
但曾在夹缝中求生的蒙西电网,却由于蒙西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反而迅速崛起,直接成为内蒙古骨干企业。如今也成长为我国的“第三张”电网。
据内蒙古国资委,截至2024年末,蒙西电网的总资产1472亿元,净资产为595.40亿元。2024年,蒙西电网营业收入1218.06亿元,实现利润总额45.17亿元。
蒙西电网在新能源领域成绩同样令人瞩目。
截至2024年底,公司全年售电量完成3140.38 亿千瓦时,全网最大供电负荷突破4887万千瓦,资产总额达到1480亿元。
今年上半年,蒙西电网新能源(风电、光伏)发电量达7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1%,在全国省级电网中位列第二。这是继4月份单月新能源发电量创历史新高后,蒙西电网在绿色低碳转型进程中交出的又一份“高分答卷”。
内蒙古电力集团计划分拆独立上市的业务中主要包含储能业务和信息化业务板块。
在2025年2月20日召开的2025年储能专业工作会上,内蒙古电力集团提出,要以“日日全力以赴”的使命感做好新型储能电站运营管理,深挖参与现货市场策略,精确计算、精准操作、精益管理,最大限度提升营收能力。
据垂直媒体“储能与电力市场”统计,2024年至今,内蒙古电力集团已经投运了超过0.5GW/2GWh的独立储能电站,另有超过2GW/8GWh的独立储能电站处于招投标、计划启动阶段。
此外,在资产证券化方面,内蒙古电力集团正积极推动抽水蓄能资产通过公募REITs等工具上市,并与沪深交易所探讨绿色债券、REITs等融资合作。
2025年,公司计划在上交所分两期发行不超过30亿元公司债券(含科创债和绿色科创债),用于偿债及新能源项目建设。
2025年2月,内蒙古电力集团董事长张海峰与中银基金董事长章砚座谈时也提及了抽水蓄能作为重要的储能方式,为发行REITs提供了有力的资源支撑,希望双方深化合作,灵活运用REITs等金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