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陈梦娜)记者8月12日从上海市人民检察院获悉,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上海检察机关共受理金融犯罪审查逮捕案件784件1327人,受理金融犯罪审查起诉案件1384件2671人,涉及四类23个罪名。案件数和涉案人数基本平稳,并呈现小幅下降趋势。
受理的金融犯罪案件呈现出行为手段不断复杂化、运营方式集团化、关联犯罪链条化等趋势特点。其中,非法集资犯罪案件量降幅明显,但以康养、影视投资等为名义的案件诱导性、迷惑性更强;证券犯罪罪名集中,财务造假案件数量上升较为明显;贷款、信用卡、保险领域诈骗风险凸显,非法中介扰乱金融秩序;境内外“对敲”型非法汇兑案件多发,资金跨境转移追踪难度大;虚拟货币成为不法人员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重要工具。
针对案件中反映出的问题,检察机关提出以下建议:
完善执法司法协同,强化行刑衔接配合。进一步健全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双向衔接工作机制,及时推进金融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加强金融领域违法犯罪的源头治理,针对个案反映的社会治理问题,开展行业自律组织、行政监管和司法机关的工作协同履职;共同研讨法律适用、证据标准、监管政策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全面提升监管效能,注重金融风险预警。进一步加强金融风险识别、评估预警和有效防控机制,利用数据和信息化手段对重点领域加强犯罪预防;积极应对潜在的、交叉性的风险,密切关注、尽早处置以金融创新为名实施的非法金融活动。
加强机构治理水平,做到审慎依法依规经营。切实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和治理水平,强化对创新产品的审核把关;优化金融业务精细化管理水平,完善产品设计和风险管控;加强对金融从业人员管理,建立离职人员灰名单制度,对重点业务环节和高风险岗位设置严格的监督流程,最大限度地压降违法犯罪空间。
开展跨境执法司法协作,提升虚拟货币追赃质效。推动违法所得特别没收程序等机制的适用,探索建立统一的虚拟货币处置工作规范。
多方协力配合,加大金融消费者信息保护力度。完善金融消费者保护标准,细化金融消费者投诉分类和处理指引标准;强化行业监管,充分发挥相关行业组织的作用,制定行业统一标准与规范。
据悉,去年以来,上海检察机关以创新发展引领,将案件办理与化解风险、追赃挽损、综合治理同步推进。探索金融检察履职“上海路径”,实行全链条惩治。持续创新金融检察履职模式,依法从严打击严重金融犯罪,深化金融领域综合治理,培育专业化国际化人才队伍,推动金融犯罪警示教育和普法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