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海洋数据中心建设已纳入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范畴。”广西一家海洋研究机构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海洋数据中心业务主要集中在海洋观测数据领域。”
作为新兴领域,海洋大数据产业一直备受关注。目前,海洋大数据主要为全国性海洋气象预报、远洋渔业生产安全、海上航线规划等提供一体化数据服务。
山东省大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禹金涛在国家数据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举例说明:“比如,为应对海上风电面临的复杂海洋气象挑战,我们整合风速、海浪、台风等海洋数据资源,通过高精度数值预报模型支持决策,提供风电项目前期选址评估、中期建设窗口期预报及后期运维预警服务,有效降低海上风电运维成本15%。”
在减灾方面,海洋大数据也发挥着重要作用。2025年7月30日7时24分,堪察加东岸远海海域发生8.8级地震,引发海啸。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已发布海啸黄色警报。
上述海洋研究机构人士介绍,海啸预报属于海浪预报的一个重要应用场景,对数据量和实时性要求极高,但预报精准度远低于台风。“海啸是由海风、海浪、海流、海底地形以及地震等多重因素共同造成的,预测难度较大。”他说,“大数据可以应用于海浪预报和灾害评估(如洪水淹没模型)。”
他补充表示,海洋大数据与产业的衔接仍需加强,应形成明确的产业支撑能力和服务模式。
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时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并对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系统部署。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孙久文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主办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区域发展活力”论坛上建议,“十五五”期间,要增强海洋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海洋产业科技研究。“国内很多地方已经做了很多尝试,用当前最先进的科技来发展海洋产业。”
他指出,目前海洋经济区建设的重视程度和成效均不及陆上经济区。他建议:“‘十五五’期间要大力发展蓝色经济区,包括沿海的北部、中部、南部海洋经济区,把海洋经济区建设向前推进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