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上海连接长三角的“西大堂”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承载区,普陀区正站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交汇点上。
日前,江苏省扬州市党政代表团来普陀区考察调研,普陀区政府与扬州市政府签署关于协同推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备忘录。

当天,扬州大数据产业园与上海市普陀区武宁科技园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希望以此次签约为契机,充分发挥优势、彰显特色,聚焦创新策源、产业互融和要素流动,在加强交流互动中推动合作。
扬州市委书记王进健指出,扬州是一座有着2500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活力涌动的产业科创名城。此次加入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为扬州加快推进产业科创名城带来重要契机。扬州将积极主动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建设,与普陀区互学互鉴、互融互促,合力打造更多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创新成果,为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此次座谈交流,标志着扬州正式加入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朋友圈”。
资料显示,扬州位于江苏省中部,距离上海市普陀区约270公里左右。“十四五”以来,扬州全市GDP总量从2020年的6048.33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7809.64亿元,预计2025年突破8200亿元。
2025年2月,普陀区与江苏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镇江、泰州正式携手,共同发力推动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
自2月中旬开始,普陀党政代表团在一个月内密集走访了南京、无锡等沿沪宁七市,共同签署了沿沪宁协同创新合作备忘录,围绕产业协作、创新协同、人才培育等方面深入交换意见,得到了各市主要领导的积极响应,在沿沪宁节点城市间搭建了“线上+线下”双轨联络机制,部分城市已经开展回访,就共建产业园区、科技联合攻关、文旅体合作等积极开展洽谈。
如4月18日,泰州市委书记姜冬冬带队赴普陀举办“泰州—上海创新发展合作会”。4月20日,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来沪召开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座谈会,并与普陀签订一份涵盖科技创新、产业协同等内容的合作框架协议;5月12日,南通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彤带队赴普陀区考察调研,两地政府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促进经济社会合作共赢发展。
日前,普陀区方面介绍,该区已面向沿沪宁各市开展资源、需求、合作“三张清单”排摸工作,资源清单主要聚焦整合产业资源、创新资源、要素资源等各类优势资源,涵盖辖区高校、院所、科研平台、科技企业、产业园区等各类主体。需求清单主要聚焦技术攻关、要素对接、市场拓展、政策协同等各类需求,比如南京希望探索文旅合作“一站多点”,常州希望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进行联合攻关,南通希望深化共建产业园区等。合作清单主要围绕城市之间规划或已开展的产业链合作、企业跨城业务、行业活动交往等,如共建“在线集市”,与泰州共建离岸创新中心等。
一段时间以来,普陀区文旅局还分别赴镇江、常州、南通等市文广旅局走访调研,就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强化文旅资源共享、建立常态化联动沟通机制等进行座谈交流。同时,向“七市”抛出橄榄枝,邀请他们到普陀参展、交流、互动。
而江苏各城市的回应同样热烈:泰州、镇江等地已在普陀举办了“双城联动”的文旅宣推活动,其他城市与普陀的合作项目也已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
据介绍,目前普陀与多地在文旅资源对接上已达成阶段性成果:“沿着沪宁去旅行”镇江康养休闲专列在“5·19中国旅游日”首发,汇聚镇江市和普陀区的特色文旅资源,为沪镇两地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3条普陀—镇江双城文旅专线,从上海西站出发到镇江南站,解锁两座城市的精华景点;镇江8家高端康养酒店及9家A级旅游景区面向上海团队游客推出优惠措施。接下来,以上海西站为重要站点的“沿着沪宁去旅行”高铁旅游产品正加紧研发中,旨在打造以普陀为始发地和目的地的沿沪宁旅游IP。
事实上,不仅是普陀区文旅局,区商务委、区体育局等多部门也依托文旅商体展资源举办了数十场次主场推荐和市集活动。比如,在2025上海苏州河半程马拉松、第二十一届上海苏州河城市龙舟邀请赛上都出现了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城市的身影;沿沪宁城市还在普陀重点商圈、文博场馆、公园绿地,开展文创市集、非遗展示等系列活动。
普陀区方面进一步透露,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正在搭建协同创新“在线集市”小程序,集聚企业需求、科研平台、技术资源等,通过“揭榜挂帅”项目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同时也在探索人才库建设,推动人才跨区域培养、流动、服务,并不断完善跨省通办服务;还将重点打造沿沪宁科创基金,吸引更多城市参与科创基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