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颇受关注的国联期货股权转让项目,一直找不到下家。
券商中国记者从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获悉,中海信托持有的国联期货39%股权挂牌转让项目的披露期将于2025年8月14日届满。
事实上,这一项目早在两年前便首次挂牌,但至今仍未成交,如今再次接近披露期满,能否迎来买家仍存悬念。

两年挂牌仍无人问津
本次挂牌转让的标的国联期货39%的股权,共计1.755亿股,转让底价4.22亿元。按底价计算,该股权对应的每股价格约为2.4元。若成功转让,将意味着中海信托彻底退出国联期货股东行列。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不是中海信托首次转让该笔股权。早在两年前,中海信托便将这39%股权挂牌转让,彼时挂牌价格为4.11亿元,但因市场反应冷淡,并未完成交易。
业内人士指出,期货公司股权转让的交易活跃度本就有限,加之标的公司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在行业中处于中等水平,投资者接盘意愿有限。
同时,中海信托对接盘方的要求也较高。中海信托表示,交易价款支付方式为一次性付款,同时意向受让方须为依法设立且有效存续的企业法人、其他经济组织;接受联合受让主体;意向受让方应具有良好的商业信用、财务状况和支付能力。
相关信息显示,国联期货成立于1993年,注册资本达4.5亿元。目前共有4名股东,大股东为无锡市国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持股54.72%;中海信托是自2014年起成为国联期货的第二大股东,持股39%;第三和第四大股东分别为上海颢融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持股4.5%)和无锡市国联物资投资有限公司(持股1.78%)。
根据转让信息披露,2023年国联期货实现营收24.2亿元,净利润4669.63万元;2024年上半年国联期货实现营收12.7亿元,实现净利润1499.24万元。
以2023年12月31日为评估基准日,中海信托转让的39%股权对应的评估价值为4.09亿元。目前挂牌价为4.22亿元,这意味着中海信托按照评估价溢价了20%进行挂牌转让。
近年来,信托公司转让所持期货公司股权的案例并不少见。部分信托机构出于资本占用、业务转型以及监管政策要求等原因,选择退出非核心金融子公司,回归信托公司本源业务,以便更好地聚焦主业发展,实现业务的专业化和精细化。
最后一周能否迎来转机?
随着披露期进入倒计时,市场关注是否会有意向方在最后一刻出手。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市场预期,国联期货的第一大股东国联集团是意向较大的买家,但不知为何一直未出手。
若国联集团受让,其持有国联期货的股权比例将从54.72%升至93.72%,国联集团还是民生证券第一大股东,民生证券持有民生期货95.01%的股权,有望将国联期货和民生期货整合成新的期货公司。
从更大的行业背景看,期货公司股权交易的活跃度近年有所下降,但并购整合仍是趋势。证监会近年来多次强调要推动期货公司做优做强,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这意味着行业可能通过兼并重组实现资本实力和业务能力的提升。
近年来,期货行业监管趋严,行业盈利增速放缓。2024年期货公司平均净利润较上年下降,且分化加剧,资源向头部公司集中,行业马太效应显著。
对于中海信托而言,出售国联期货股权是业务聚焦的一步。对于国联期货来说,未来能否引入具备产业资源、资本实力的新股东,将决定其能否在竞争加剧的行业格局中站稳位置。
目前,距离披露期结束不足一周,这笔持续两年的股权转让能否迎来转机,仍待市场给出答案。不过,如果本期转让仍未成交,不排除中海信托延长挂牌时间,或在条件上作进一步调整。“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想一次性找到合适且有购买能力的买家并不容易,国联集团仍然是可能性最大的接盘方。”有行业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