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狗一字排列在场馆“巡逻”、智能灵巧手在操作台上模拟精密实验、人形机器人全副武装在拳场对擂……在近日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在不同场景下的展示、表演接连上演,产业热度持续攀升。
热闹背后,藏着产业发展的密码。2024年,中国机器人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机器人专利申请总量的三分之二。今年上半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37万套,服务机器人产量882.4万套,同比分别增长35.6%和25.5%。
从产品洞见行业趋势
作为行业盛宴,世界机器人大会已成为该领域发展的风向标。“这是我第二次参加世界机器人大会,相比过去看到的‘炫技’展示,今年最深的感受是机器人正在从‘秀场’走向‘职场’。”北京亦庄机器人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机器人研究所大会负责人张尧博表示,市场驱动、产业协同和政策助力三大引擎共同发力,成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站上全球舞台的底气。
“进化”的起点是创新,而落脚点则在千行百业的场景中。源络科技创始人、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表示:“从2023年的协作臂,到2024年的可站立的人形机器人,到今年可直立行走、覆盖更多场景的机器人,中国机器人产业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进化’。”
“前几年大会我们怕人不够,今年大会人太多了。”睿尔曼公司合伙人李森表示,随着“流量”的提升,企业对展会的期望也开始发生变化,大家更关注如何在生态位中找到擅长的场景,或探索出更落地的可能。
在大会上,行业的迭代与变化不仅被“老生”捕捉到,也被“新生”尽收眼底。速腾聚创市场总监谢阗地表示:“这是我们第一次来参加机器人大会,能明显看到整个产业链的技术突破在加速,机器人技术从科研试制到落地量产商用成为了共识,产业链上下游都在为此努力。”
从规模见证产业优势
强大供应链是我国发展机器人产业的巨大优势之一。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达30.2万套,连续12年保持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背后得益于我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工业分类中全部41个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工业门类的国家。这种“全覆盖”优势使中国能够快速形成产业链集群,实现“积木式”组合生产。
“凭借产业链的丰富完整,以及产业链各环节都在积极进取不断挑战行业边界,最新、最前沿的创新尝试都在产业链资源的支持下成为可落地演示的产品,并向着量产商用努力,这一点在世界其他国家与地区并不多见。”谢阗地说。
完整的工业体系还意味着使用场景更加丰富。优必选首席品牌官谭旻表示,工信部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指出,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将深刻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全球产业发展格局。当前,人形机器人技术加速演进,已成为科技竞争的新高地、未来产业的新赛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发展潜力大、应用前景广。
从整体布局到多点开花,各地不仅利用机器人产品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也在机器人产业中寻找自身定位。湖北省黄石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王斌表示,作为老工业基地,黄石一直以传统制造业为主,近年来智能制造加快发展,在产业结构上非常适合发展机器人产业。参加此次世界机器人大会,可助力黄石的智能制造企业走向全球,也能对接全球前沿技术,为本地企业搭建合作桥梁,加速黄石制造业能级跃升。
丰富的场景,也带来新的市场与消费需求。傲鲨智能创始人、董事长徐振华表示,机器人行业正处于从专业领域向大众消费加速渗透的关键阶段,技术上实现从机械辅助到智能协同的升级,各类产品通过消费级产品推动机器人融入日常场景。未来,全场景应用将成核心方向,技术普惠将加速产品普及,人机协同向深度个性化演进,机器人将逐步成为人体自然延伸的一部分,开拓出更加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