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贺王娟)记者从碳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碳能科技”)方面获悉,2025年8月5日至8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现场考核专家组到广东省惠来临港产业园项目现场对电化学海洋碳捕集试验装置进行了现场72h考核。该装置由碳能科技和广东大唐国际潮州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研制,6月份开始调试运行,并于7月份在海试现场顺利产出高浓度二氧化碳,累计运行约600小时。考核期间装置运行平稳,计量、分析化验准确,符合考核要求。
该装置用于由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下属企业广东大唐国际潮州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建设的海洋环境下电-氢-储-碳-醇一体化技术示范试验项目。
该项目旨在建设海洋环境下的电-氢-储-碳-醇一体化技术示范试验工程,打通技术流程,为后续产业化提供有力技术支撑。项目核心为基于电化学的二氧化碳海洋直接捕集(eDOC)技术,将海水处理、DOC碳捕集与二氧化碳加氢制醇工艺进行系统集成,开展小规模一体化示范试验。通过对该工艺环节的协同优化,构建海水捕碳、制氢与甲醇合成的综合示范项目,为未来大规模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据介绍,项目将深入探讨电化学方法从海水中提取二氧化碳的技术过程,研究的核心在于开发高效且低能耗的电化学反应器,并建立可持续、高效、经济的DOC工艺技术,以利用负碳技术解决可再生甲醇生产中的绿碳供应问题。最后项目还将设计并验证适应海洋条件的电氢储碳醇一体化工艺流程,建成近海工况下的甲醇产量1-10吨/年能力的示范试验项目,确保系统能够实现海水捕碳耦合海水制氢制备甲醇的高效稳定工艺流程。
未来该项目谋划在揭阳依托海上风电项目开展产业化推广实施,将集成海洋直捕CO2技术、海上风电耦合电解水制氢技术、二氧化碳加氢热催化制备甲醇技术,可形成绿色甲醇等生产基地,实现海矿“碳氢资源”综合利用,探索绿色海洋经济闭式循环发展新模式,为海上风电开发及就地消纳提供创新路径,对广东乃至全国海上风电项目开发具有示范意义。
据了解,电化学二氧化碳海洋直捕系统试验样机海试是整个项目的关键节点,试验的成功标志着项目突破海洋二氧化碳直捕技术瓶颈,解决了项目整个技术链条的碳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