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美国《纽约时报》将泡泡玛特旗下 Labubu(拉布布)列为全球顶尖文化符号,与星黛露、三丽鸥并肩;全球市场数据更印证其影响力:伦敦因限量款引发抢购冲突,印度媒体热榜高频出现其词条,首尔旗舰店因排队超负荷暂停线下销售。Labubu从本土国民IP进阶为一种全球文化现象,其成功实践为新时代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提供了有益经验启示。
Labubu现象:文化传播的成功实践
Labubu的全球走红,首先在于其对年轻人的精准触达。作为香港艺术家龙家升“THE MONSTERS”系列角色,它以北欧森林精灵为灵感,尖耳、圆眼、锯齿牙的“坏笑”形象极具辨识度。这种“又丑又萌”的设计,打破了传统完美美学,契合全球年轻人对个性表达的追求 —— 其设定与“不完美却独特”的青年精神高度共鸣,成为跨越国界的情感载体。
其次,Labubu在全世界的热销,得益于泡泡玛特成熟的盲盒消费机制。不同于传统消费,盲盒以百元内的低成本,将购买转化为“抽盒游戏”:消费者通过掂量、倾听猜测款式,从紧张期待到揭晓时的情绪爆发(欣喜、失落或狂喜),形成适配快节奏生活的“情绪能量包”。更关键的是,这种机制催生了交换、收藏、二次创作等行为,使盲盒本身成为文化输出形式,激活全球用户的自发参与。
最后,Labubu话题的大面积传播,归因于用户的自发性传播与泡泡玛特出色的营销策略。Labubu是当代年轻人在媒介社会表达与宣泄情绪的载体。在社交媒体上,Labubu成为年轻人的“情绪寄托”,其照片、视频构建起全球社群,点赞转发形成情感网络;而明星晒单、天价拍卖等话题,则持续推高其热度,实现影响力指数级增长。
经验启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时代策略
Labubu的火爆,对于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也带来了启示:
一是捕捉人类普遍情感,打造在地化IP宇宙。Labubu没有对白台词,却能担当连接全球青年情感的文化使者,关键在于其设计精准捕捉了人类共同的情感需求——对陪伴、自我表达与精神慰藉的渴望。不同国家、种族与文化背景的消费者都能在Labubu身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情感投射点,从而在东西方文化圈层中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新时代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应当立足人类生存发展的普遍关切,提炼那些跨越文化边界、关涉人类生存本质的“元问题”——如对和平的向往、对家族亲情的珍视、对幸福美好生活的企盼等,再通过中国文化的价值与观念对这些普遍情感进行回应与表达,引发世界人民的情感共振。
与此同时,打造在地化IP宇宙,将抽象价值观转化为具象审美体验。要精心设计故事内容的跨文化适配性、创新运用多元化叙事策略、精准把握目标受众的价值共鸣点,将中华文化中的和谐、仁爱、诚信、正义等优秀价值内涵融入创意性的IP形象之中,推出节日庆典、生活美学、民俗文化等多种IP系列,以具象化的文化产品向世界传播大而美的中华文化。
二是融合多元文化元素,提升全球叙事本领。Labubu的成功之处在于其巧妙地融合了多元文化元素,兼具本土化与国际化气息。每只Labubu都是西方外观与东方工艺的完美交融,展现出Labubu的独特魅力与亲和力。新加坡鱼尾狮限定、泰国泰服限定、意大利米兰限定等区域限定更是拉近了与当地消费者的距离,消除了原本的文化隔阂,让全球年轻人在Labubu身上共同体验到潮玩文化的活力与创造力。
这表明,中华文化海外传播需要实现民族元素与世界元素的有机融合。要深入挖掘中华文明中那些能与全球文明共存共悦的民族元素,凝练升华为蕴含世界文明基因的新时代文化符号。同时,必须着力提升全球叙事本领,既要精研那些承载深度价值与永恒魅力的传统资源,探寻其与现代价值理念的内在共性;又要运用现代化表达手段、视觉语言与叙事策略,赋予传统元素以契合当代语境的新意涵与表达活力。
三是拥抱数字技术红利,布局全域传播生态。在社交媒体的助推下,话题的裂变式传播帮助Labubu跨越地理与空间界限,成为全球年轻人共享的文化符号。
Labubu的成功出圈印证了在全球化与数字化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唯有主动拥抱数字技术红利,加快布局全域传播生态,才能在文化传播中先发制人、抢占先机。因此,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进程中,必须切实发挥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质生产力的引擎作用,充分释放数智技术红利,深度激活文化创新潜能,从而打造更具生动性、全球吸引力的文化作品。
要打破传统媒介与新媒介之间的壁垒,形成协同传播矩阵。应在整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模态元素的基础上,实现纸媒、影视、社交媒体等全平台联动传播,并通过智能算法精准推送,突破时空限制,在世界范围内构建起高效的数字传播通道矩阵。
此外,还要关注追踪社会热点,善于打造话题爆点,采用明星带货、粉丝打卡、话题挑战等形式进一步打开中华文化海外话题度,扩大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影响力。
四是发挥产业集群效能,构建全链路出海体系。Labubu能够在全球范围快速铺货、满足大众旺盛的消费需求,这与中国优质且成熟的产业集群体系密不可分。从产品设计到批量生产、从包装运输到全球分销,让Labubu在成为文化爆点的同时,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制造业强大的供应生产与协同配套能力。
未来需要更好发挥产业集群效能,构建全链路出海体系,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提供坚实后盾。要强化顶层设计,在国家层面实施文化出口产业集群培育计划,依托优质文化资源,积极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为出海文化企业开设绿色通道,提供“端到端”的公共服务支撑,利用产业集群低成本与快节奏的优势降低出海门槛,提升出海主体的系统化、专业化水平。
要激发创意与生产环节的集群协同创新,推动内容创意策划、产品研发、制作生产等环节在集群内深度耦合。不断提升“中国创造”的实质性内核,集中力量开发适应不同国际市场需求的文化产品,形成全球定制、多模板化的内容“中央厨房”。
要高度整合渠道运营集群网络,运用大数据分析目标市场,统一规划营销传播策略,破除数字平台、生产车间与零售商店间的运营孤岛,建立“一个入口,全球响应”的集约化模式,实现传播渠道的多元化整合与运营效率的几何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