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11 05:56:20 股吧网页版
吉林省和龙市光东村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 一粒米串起产业链
来源:人民日报

  海兰江畔,青山起伏,稻浪滚滚,走进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光东村,“海兰江畔稻花香”的歌词具象化了。

  “水稻抽穗开花了,长得不错。”像往常一样,延边大学农学院农学系教授傅民杰来到光东村,直奔地头,细细查看,认真记录长势。

  延边大学的“吉林和龙稻米科技小院”在光东村有3公顷试验田,师生常年扎根,开展科研。“在这片试验田中培育的新品种——延大802,适合吉林省、黑龙江省等冷凉区域种植,已通过审定。”傅民杰自豪地说。

  稻田就是流动的课堂。行走间,记者遇到吉林农业大学的学生。“我们的激光辐照水稻育秧技术在这里大有用场。”吉林农业大学智慧农业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周磊说。

  “对,苗好半年粮。”傅民杰笑着说,今年育苗期大家一起尝试了激光辅助育苗技术,植株抗性得到了提升,接下来要把新技术教给农民。

  种好米,靠科技。“跟着专家种,技术有人教,种地有底气。到9月,稻穗沉得能把秆子压弯,那才叫稻花香呢。”光东村党支部书记金宪语气中透着自豪。

  傅民杰每次到村里,都要和“新农人”金君交流一番。种的是新品种,用的是无人机、物联网等新技术,金君找准了科技种粮的路子。“我们的米粒更精、更亮、更香,我们的品牌叫‘吗西达’,就是好吃、美味的意思。”金君说。

  稻田不仅种稻,还长出了文旅产业。稻田螃蟹乐园、观景亭、稻田小火车……稻田成景点,引来大量游客体验农事。“到了假期高峰,一天就能接待500至1000人。”金宪说。

  稻米产业吸引年轻人返乡,金宪掰着指头数起来,“有搞合作社的,把稻田变成了‘稻+蟹’新业态;有开旅游公司的,打造景点……”光东村推动农文旅融合,形成“稻田观光+民俗体验+研学教育”的全域旅游格局。2024年,光东村农民年人均收入突破2.4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较10年前增长10.2倍。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