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收+”产品出现按比例配售情况,权益类基金频现“10亿基”,保险机构加大对权益类基金的代销力度……种种迹象表明,随着无风险利率持续下行,资金正加速向含“权”资产迁徙。在多家机构看来,未来A股市场有望进一步走强。
“固收+”基金强势回暖
“固收+”基金关注度持续升温。8月5日,南方基金公告称,南方益稳稳健增利债券基金7月28日开始募集,原定募集截止日为8月15日。截至8月4日,基金的有效认购申请金额已超过募集规模上限50亿元,将提前结束募集,对8月4日的有效认购申请采用“末日比例确认”的原则给予部分确认,认购申请确认比例结果为46.47%。
除新发基金火热外,存量“固收+”产品也强势吸金。据华西证券测算,二季度“固收+”基金整体规模显著回升。截至二季度末,“固收+”基金总规模从一季度末的13807.34亿元增至14815.72亿元。其中,股票增强型和激进转债增强型产品贡献主要规模增量。具体来看,二季度,大成元辰招利债券基金规模增长超70亿元,景顺长城稳健增益债券基金、景顺长城景泰纯利债基金等增长均超50亿元。
“固收+”基金的核心配置逻辑是以固收类资产为底仓,通过配置权益资产提升收益弹性。在华夏基金看来,随着10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不少投资者走出以往的理财舒适区,寻求风险相对可控下的收益加法。同时,政策持续发力、流动性宽松有望继续支撑风险偏好提升,部分投资者希望增加一些权益仓位,从而增强投资组合的收益弹性。
“在2024年利率下行的过程中,无论债券基金还是银行理财,在交易层面均创造了积极的收益,收益超7%的债券基金产品比比皆是。但随着定期存款利率进入‘1时代’,债券基金和银行理财产品创造收益的空间被逐渐压缩。”富国基金认为,上半年,短期纯债基金和中长期纯债基金的收益中位数分别为0.85%和0.77%。在此背景下,“固收+”产品备受青睐,成为居民存款搬家的主要方向。
权益资产关注度攀升
随着市场回暖,权益类基金发行也保持较高热度。Choice数据显示,7月以来,超10只权益类基金发行规模超10亿元。其中,华宝沪深300自由现金流ETF联接基金发行规模为26.97亿元,大成洞察优势混合基金、华商致远回报混合基金均超20亿元,鹏扬研究精选混合基金在18亿元以上。
更多市场回暖迹象显现。以往保险机构多代销固收类产品,近日,多家基金公司旗下权益类基金宣布增聘保险机构为代销渠道。例如,8月以来,融通基金连发三则公告,旗下部分基金新增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为销售机构。从公布的基金名单来看,除一只“固收+”产品外,其余均为权益类基金。
站在当前时点,机构普遍对后市持乐观态度。从最新股票仓位来看,据信达证券测算,截至8月1日,主动权益类基金仓位回升至5月以来相对高位。其中,普通股票型基金仓位约90.34%,较7月25日上升1.05个百分点;偏股混合型基金仓位约86.84%,上升0.85个百分点。
多家机构透露将加仓权益资产。富国基金表示,以居民存款搬家为代表的增量资金入市方兴未艾,海外降息预期发酵也可能带来美元资产外溢。结合历史情况看,未来,A股市场进一步走强的条件越来越强。在此背景下,富国基金投顾旗下双子星组合将适度降低固收资产久期,与此同时权益部分将变得更加积极,拥抱成长。
在银华基金基金经理方建看来,考虑到经济发展韧性、政策支持力度及居民资产配置方向持续转变,当前市场仍有较大上行空间。中国在科技领域将持续取得突破,随着技术攻关不断推进,产业升级深入实施,科技创新的强大动能将进一步释放,这将为科创板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