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傲鲨智能创始人、董事长徐振华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介绍了公司在外骨骼领域的研发进展、应用布局及未来规划,展现了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外骨骼技术普世化的发展思路。
徐振华表示,公司的外骨骼产品系列仅是研发起点,后续将持续迭代更新,且始终以现有成熟架构为核心进行扩展,避免盲目替换新架构。产品设计借鉴人体结构,以腰部为核心集群,先完善腰部功能,再逐步向大腿、膝盖、脚底等部位延伸,最终提升外骨骼在人体的覆盖率。
“我们会根据不同应用场景开发相应产品。比如,户外场景可能只需覆盖至大腿,而老年人辅助场景可能需要延伸至膝盖或脚底。”徐振华说。
在应用场景方面,傲鲨智能的外骨骼产品强调通用性,已覆盖户外徒步登山、骑行、银发生活辅助、工业作业等多个领域。
“我们通过统一硬件适配不同场景需求,目标是让外骨骼从专业设备走向普世化,像手机一样融入日常生活。”徐振华介绍,目前产品已能支持走路、上下楼梯、运动训练甚至夜跑助力等多种功能,未来还将进一步拓展应用边界。
在灾害救援领域,公司的FIT系列工业外骨骼已服务于应急消防队,用于物资转运与搬运。针对救灾中长距离徒步等需求,后续将加强产品专业性以适配更多救援场景。
谈及产品定位,徐振华透露,公司产品的目标人群是热爱户外运动、对科技产品感兴趣的群体,以及身体状况健康但体格较弱、需要辅助行走或旅游的60岁左右老年人。
徐振华举例,FLOAT 360浮动式髋关节架构可适配不同身材人群,支持户外大幅度动作助力;软件层面,基于AI算法的自学习功能能推演用户步态,适配不同运动习惯,避免“被机器拖拽”的不适感,使用者通常行走5到10步即可完成设备学习。
此外,目前民用级VIATRIX旗舰版单重约3公斤,在重量控制上,公司更注重产品动力性能与重量的平衡。“外骨骼需先解决自身重量的动力问题,未来会在轻量化与功能性之间持续优化。”徐振华补充道。
对于养老场景,徐振华表示,产品坚持标准化硬件设计,通过软件自适应调整与AI功能,满足不同老年人的身体特征与使用需求。
谈及外骨骼是否会成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的“最优解”,徐振华认为,外骨骼是产业升级的重要一环,而非唯一解。未来工业自动化将呈现“全自动化”与“人机协作”并行的格局。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劳动密集度下降但单个劳动者强度上升,外骨骼可作为人机融合的关键技术,在汽车、飞机制造等不同行业中发挥差异化作用,且这种人机协作模式将长期存在。
徐振华强调,作为科技初创企业,傲鲨智能始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技术再先进,也需要找到落地场景。我们每一步研发都聚焦消费者刚性需求,确保产品能创造实际价值,让外骨骼真正走进生活。”徐振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