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金白银彰显对A股的信心!
沪指站上3600点之际,基金公司们出手了。刚刚,南方基金发布公告称,近期陆续运用固有资金投资旗下权益基金,合计投资金额将不少于2.3亿元,并承诺至少持有1年以上。
不仅是南方基金,近期还有工银瑞信、方正富邦、大成等基金公司出手自购,后续或还有基金公司加入自购行列。
业内人士表示,基金公司等资管机构动用固有资金投资,是基于对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坚定信心,拿出“真金白银”自购权益基金,并将通过长期持有,陪伴和引导投资者理性认识投资周期,做好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
南方基金宣布自购
不少于2.3亿元
交易所网站信息显示,8月10日晚间,南方基金发布公告,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公司于近期陆续运用固有资金投资旗下权益基金南方中证A500ETF联接A(代码022434)、南方标普中国A股大盘红利低波50ETF联接A(代码008163)、现金流ETF南方(代码159232),合计投资金额将不少于2.3亿元,并承诺至少持有1年以上。

业内人士表示,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力量,公募基金以固有资金参与自购,不仅能通过利益绑定机制增强投资者信任,更能向市场清晰传递出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坚定信心。
实际上,近年来基金公司自购行动持续进行。从下半年来看,7月1日,华商基金运用固有资金2000万元认购旗下华商致远回报混合基金A类份额。

7月4日,大成基金发布公告称,公司及其高级管理人员、拟任基金经理将共同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认购大成洞察优势混合基金,且承诺至少持有1年。这已是大成基金近期的第二次自购,6月7日其曾公告拟运用固有资金2000万元认购大成至臻回报混合基金。

7月28日,方正富邦基金宣布已于近期运用固有资金超2500万元投资旗下权益类基金,持有期限不少于1年。今年4月,该公司也曾以500万元自购方正富邦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

8月5日,泰康基金运用固有资金155万元申购泰康港股通中证香港银行投资指数型发起式基金C类。

8月8日,工银瑞信基金宣布,公司固有资金、高级管理人员及拟任基金经理共同认购工银瑞信臻选回报混合型基金,不低于1000万元,并承诺至少持有1年。

显然,从近期自购的基金类型来看,权益类基金成为重点。Wind数据,截至8月10日,今年以来公募机构自购权益基金(股票型和混合型)的净申购金额达24.64亿元。
从历史情况看,基金公司拿出“真金白银”去自购,彰显投资信心,给市场传递出看好后市的信号。自购基金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表达了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决心。
对当下市场充满信心
近期市场逐渐回暖,不少机构认可目前A股市场的中长期投资价值。
南方基金表示,中国经济的强大活力与韧性,是支撑资本市场长期向好的基石。尽管外部环境复杂,我国上半年GDP仍实现5.3%的稳健增长,宏观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同时,我国超大规模的市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以及丰富的人才资源,共同构筑起中国经济强大的增长韧性和可持续竞争优势,为资本市场提供了坚实的基本面支撑。
从估值角度看,中国股市当前的投资性价比优势尤为突出。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6日,沪深300指数、恒生指数市盈率分别为13.93倍、11.83倍,均低于标普500指数(26.89倍)、日经225指数(18.88倍)等主要成熟市场股指。综合来看,中国股市处于全球市场的“估值洼地”,为长期投资者提供了布局良机。
值得关注的是,资本市场的重要性愈发得到关注与重视。近年来,中央持续释放对资本市场的呵护信号。在一系列政策的呵护和指引下,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机制更加完善、上市公司质量和结构明显优化、市场有效性和稳定性显著提升,为资本市场行稳致远奠定了坚实基础。
还有一家基金公司表示,对2025年下半年及中长期A股市场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短期来看,市场在经历7月底的快速冲高后,上证指数已接近去年10月高点,部分板块估值修复较为充分,叠加港股融资加速可能带来的资金分流效应,市场或进入阶段性休整期。
“中长期维度看,A股正处于政策托底→科技驱动→全球化定价的三阶段上升周期中,预计2025年下半年有望呈现震荡上行格局,看好科技(AI+)、提振内需、‘反内卷’、金融改革创新等方向。”上述基金公司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