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10 23:01:10 股吧网页版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不输“老把式” 机器人重构农业DNA
来源:北京商报

  在挂满红苹果的模型树间,一台履带式双臂机器人正灵活转动机械关节。它的摄像头扫描树冠后,仿生夹爪能精准选中一颗红彤彤的苹果,轻轻一拧,苹果应声离树,随后机械臂准确无误地将苹果放入收纳筐中,整个过程不到5秒。发生在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的这一幕引得围观者纷纷拿出手机拍摄,有人赞叹:“比果园的‘老把式’还利索!”

  据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2024年中国农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达128亿元,同比增长67%,预计2025年将突破200亿元。当传统农人还在与烈日、虫害顽强博弈时,这群“钢铁新农夫”已凭借算法和传感器重构了农业生产的底层逻辑。

现场拍摄

  农作物“保安”:科技守护作物健康

  “过去农民靠经验,现在靠数据。”新都绿控农业服务有限公司销售总监杨波对北京商报记者介绍,当玉米、水稻、西红柿、油菜等农作物生病时,仅需一台机器人“保安”,就能快速分析病因并给出详细报告,180种农作物常见病都能轻松应对。

  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成都具身智能场景体验馆中,新都绿控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携旗下的农作物巡检机器人参展。据了解,这一巡检机器人在巡查过程中,可通过摄像头自主识别病害、虫害等,并主动聚焦受损部位。巡检结束后,它会在后台生成一份报告,进行分析预警并给出指导意见。

  杨波进一步举例说明:“比如农作物常见的叶斑病,人眼发现时往往病情已蔓延,但机器人能通过叶片反射光差异,在潜伏期就发出预警。”据实测,其巡检效率较人工提升75%,单台可覆盖500亩基地。目前,成都周边试点农田因虫害导致的减产已下降12%。

  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展台前,一个小小的玻璃房子里种着一些明显受到病虫侵害的农作物,叶片出现黄叶、枯萎、被啃食等现象。而在玻璃房内部顶端,一个摄像头正在通过扫描这些植物进行分析。据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副研究员吕彦锋介绍,这是一款农业机器人虫·草害视觉感知与诊断系统。

  “我们针对农作物的病虫害和草害开发了这一视觉感知与诊断系统。该模型适用于多种场景,植保机器人、无人机甚至手持设备均可使用。”在视频处理方面,这款模型具有轻量化且精度高的特点,处理速度超过每秒50帧,能准确识别病虫害并决定农药用量。虽然产品还处于推广应用阶段,但吕彦锋表示,预计明年项目结题后即可推向市场。“未来市场前景广阔,预计能显著减少农业损失。”

  小蜜蜂与老把式:科技赋能作物繁衍与采摘

  当钢铁机器人化身“花间舞者”,一场关于作物繁衍的科技革命正在温室里悄然上演。

  在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展台,北京商报记者发现,多个农业相关的机器人列队迎接各方检验。据工作人员介绍,其中一个长方体、有着8个花粉出口的钢铁大家伙,竟有“温室小蜜蜂”的称号。这是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赵春江院士团队和北京市海淀区农业农村局合作自主研发的“温室小蜜蜂”多臂授粉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大型玻璃温室雌雄同花作物授粉作业。

  据了解,授粉机器人集成了超声波、气流震荡和喷洒相结合的多功能授粉方式,采用多个机器人手臂进行授粉作业,座果率大于98%。它解决了熊蜂授粉受环境影响大和熊蜂成本高的问题,授粉成本比熊蜂授粉降低了30%。该项发明不仅获得中国农业机器人创新大赛一等奖,还入选农业农村重大新技术新装备。在成果应用方面,目前该机器人已在山东、北京、江苏、浙江、河北等地应用,以毫米级的精准度,为每一朵花演绎着一场“科技授粉秀”。

  在展台的另一侧,由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的苹果采摘机器人,正忙碌地挥舞着四只机械夹爪,模仿着采摘苹果的动作,动作麻利得堪比果园“老把式”。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郭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这个高约2米的大家伙,左右各配备两只带有摄像头的抓夹,无论成熟的苹果处于树木的什么位置,都能被机械臂准确抓取。

  据悉,这一机器人可在标准化程度较强的苹果园内实现一小时采摘1600个苹果的采摘量。“虽然产品的研发成本超过百万元,但相信随着以后的逐步推广,市场价格有望降到10万元以下。”

  政策资本双重推动:智慧农业加速前行

  这场由科技驱动的智慧农业爆发式增长,离不开政策红利与资本力量的双重推动。

  农业农村部发布的《2025智慧农业行动计划》显示,中国农业机器人渗透率已从2020年的3.2%跃升至2024年的15.7%,但与荷兰(38%)、日本(29%)仍有差距。

  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提出:到2026年底,智慧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初步形成,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30%以上;到2028年底,智慧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信息技术助力粮油作物和重要农产品节本增产增效的作用全面显现,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32%以上。

  政策层面,中央财政今年安排4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农业机器人研发,31个省份出台补贴政策,单台设备最高补贴比例达40%。

  在政策扶持下,资本市场的热情同样高涨。2024年农业机器人领域融资额达47亿元,极飞科技、丰疆智能等头部企业估值均超百亿。

  中信证券研报预测,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土地流转加速,2030年中国农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北京商报记者站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的展馆内,感觉到智慧农业的浪潮已扑面而来。当机器人成为农人的“外脑”与“四肢”,中国农业正从“靠天吃饭”走向“知天而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在“智慧农业创新院士论坛”上描绘道:“未来的农田将没有农机手,只有‘农业大脑’统筹机器人集群作业;每一株作物的生长数据都会实时上传云端,形成全球最大的农业知识库;甚至通过基因编辑技术,让作物主动‘告诉’机器人何时需要浇水、施肥。”如今站在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人们正感受到这一愿景正在加速到来。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