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科创债新政落地已有三月。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在这三个月内,新发科创债发行规模高达8806.59亿元。其中,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新发债券规模占比36%。
券商中国记者统计数据进一步发现,当前科创债发行主体虽然仍以央国企、大型机构为主,但越来越多的中小机构、民营企业也参与其中。从票面利率来看,近三个月新发科创债发行票面利率均值为1.8994%,最低甚至能到0.01%。
展望后市,华泰证券认为,科创债等新品种会在下半年迎来更多供给,部分民企债也在通过科技板回归发行市场。
三个月内科创债新发规模超8800亿元
5月7日,央行、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提出了一系列鼓励债市“科技板”建设的政策。券商、银行等相关各方迅速行动起来,科创债市场持续扩容。
数据显示,5月7日到8月7日,全市场以公募形式累计新发的科技创新债券共有698只,计划发行规模高达8806.59亿元。而据Wind统计,上年同期全市场共发行了187只科技创新债券,发行总规模为1976.08亿元。两相对比,足可见政策效应显著。
科创债新政的一大看点在于新增支持商业银行、证券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机构等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发债资金可通过贷款、股权投资和基金投资进入到科创企业。从数据来看,8806.59亿元规模的科创债中,金融机构主体共发行了3130.45亿元,占比为35.55%。
这其中,又以银行的发行规模居首,共发行了2303亿元科技创新债券,涉及34家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国开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计划发行规模均在百亿元及以上。
38家证券公司合计发行了541亿元规模的科技创新债券,规模居前的分别是:招商证券(120亿元)、中信证券(70亿元)、国泰海通(40亿元)、中国银河(30亿元)。
股权投资机构方面,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规模较大的分别是:北京市国资公司(50亿元)、建发新兴投资(16亿元)、光谷金控(15亿元)、元禾控股(12亿元)。
票面利率最低可到0.01%
发行主体在不断扩充的同时,也不断下沉到中小机构、民营企业。比如九江银行、成都市农商行、青岛市农商行、嘉善县金融投资有限公司、国新证券、万联证券等中小金融机构也相继发行了科技创新债券。一些民营股权投资机构,也通过创新应用增信工具成功发行科创债,包括毅达资本、金雨茂物、君联资本、中科创星、东方富海。
整体来看,近三个月新发的科创债还呈现三大特点:
一是票面利率低。698只债券平均票面利率为1.8994%,几乎和中位数持平。以AAA级主体为例,据东方金城分析,主体评级AAA级科创债加权平均发行利率明显低于同等级非科创信用债加权平均发行利率。
所有发行机构中,票面利率最高的债券由安钢集团发行,为4.68%,该公司主体评级为AA+,拟募资补充营运资金。票面利率最低的是顺控集团发行的,为0.01%。该公司主体评级为AAA,拟募资偿还有息债务。
二是新增的科创债发行期限多在3年以上。有12家发行主体的债券期限在15年及以上,50家在10年及以上,491家在3年及以上。3年期以上的科技创新债券发行总规模为6677.23亿元,占整个新发规模的比重为75.8%。
三是发行主体以中央国企和地方国企为主。600余只债券中,中央国企发行的有200只,地方国企发行的有360只,民营企业发行的有94只,外资发行的有1只,其余均为公众企业、集体企业等。
目前,展望2025年下半年,机构多提到科创债发行的热度将继续保持。如据华泰证券分析,科创债等新品种会在下半年迎来更多供给,部分民企债也在通过科技板回归发行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