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边万莉杭州报道
“中国绿港”位于杭州市临平区,地处杭州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拥有风电装备、高效节能装备两大支柱产业,先进环保、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光伏储能等优势产业,并前瞻布局固态电池等多个未来产业赛道,构建起千亿级绿色能源生态圈。
自“中国绿港”产业地标建设启动以来,产业发展生态持续完善。今年上半年,巨力绝缘材料VOCs废气处理(RTO+余热回收)项目等7绿色低碳项目陆续投入使用,茧SPACE产业园零碳示范园区等3个项目入选杭州市十大低碳应用场景。浙江省特色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杭州(临平)未来智造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已成功授牌。
值得一提的是,茧SPACE产业园零碳示范园项目是浙江首个民营低零碳产业示范园,由杭州极能科技公司投资建设,特色是通过“替碳(分布式光伏)+降碳(节能改造)+易碳(购买碳汇)”和数字智慧能源管理,打造低成本可持续的低零碳园区工程样板。自2024年6月建成后,园区绿色能源占比提升至63.2%,年发电节电收益超168万元,万元工业产值碳排放强度由建设前的0.01793吨下降到0.00736吨,下降59%。
据了解,该项目由杭州极能科技公司自筹资金,自己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6年左右可以收回全部投资,能产生持续的现金流,不增加企业负担。其最大的亮点是,项目采用的都是目前市场上的常用技术,通用性强,易获得,项目可复制、可推广、易落地。此外,茧SPACE产业园,增量与存量并存,办公与生产多业态混合,在产业园区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其建设模式适应于多数园区,具有较强的普适性。
“未来企业将重点提升能源管理系统的预测精度,并通过末端能效优化进一步降低损耗,为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贡献‘临平方案’。”极能公司副总经理曹永杰向记者表示,零碳产业园是我国 “3060” 双碳目标建设中的最小实施单元。只有持续推进零碳园区的建设工作,形成数量众多的大大小小的零碳园区集群。这些园区的效应逐步叠加,将为我国 “3060” 双碳目标的最终实现提供坚实支撑。
在“中国绿港”产业地标建设的推动下,2024年杭州市临平全区绿色能源规上企业实现总产值531.82亿元。提及未来目标,杭州市临平“中国绿港”建设区经科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要把“中国绿港”打造成中国绿色能源产业新地标、长三角低碳节能应用新典范、浙江智慧能源综合服务新中心,到2030年,主导省尖兵领雁攻关研发计划项目16个以上,国家级绿色工厂超过15个,绿色能源产业生态圈规上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