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09 22:45:19 股吧网页版
女子1997年存入2万元定期,27年后利息只有4000多元!她将银行告上法庭,法官查明关键疑点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万元存银行近30年,利息有多少。

  据多家媒体报道,1997年,魏阿婆在银行存入定期存款2万元,银行开立2张手工存单为凭。直到2024年年底,魏阿婆才前往银行要求支取存款。让她吃惊的是,银行工作人员在结算后仅仅支付给她不到5000元利息。

  “法官您看,1997年存的2万块,按说滚到现在怎么也得翻倍了,可银行就给了不到5000的利息!”魏阿婆拿出一张写满计算公式的纸,“我算过,要是自动转存,最少得差两万八!”

  魏阿婆将银行告上法庭,要求银行赔偿按自动转存应得本息的差额2.8万元。

  存单到期后

  究竟有没有自动转存?

  1997年

  魏阿婆在银行存入

  定期存款2万元

  银行开立两张手工存单为凭

  直到2024年年底

  魏阿婆才前往银行

  要求支取存款

  让她吃惊的是

  银行工作人员结算后说

  利息不到5000元

  工作人员解释说

  因为存单是早期手工开具的

  存单上未标注自动转存

  所以未约定自动转存的部分

  按活期计息

  这让魏阿婆十分生气

  她说当年存钱时

  是银行工作人员告知她

  “到期不用管,我们会帮你续上”

  这才放心把钱存了进去

  双方因此产生纠纷

  魏阿婆多次向监管部门投诉

  虽有调解员多次介入协调

  但双方始终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魏阿婆认为,银行应根据客户意愿办理自动转存业务,而且其他金融机构在类似情况下通常也会为客户办理自动转存。但在长达27年的时间内,银行均未办理也未履行提示、告知义务,严重侵害了她的权益。于是,她将银行告上法庭,要求银行赔偿按自动转存应得本息的差额2.8万元。

  可银行认为,银行作为公众机构,其操作必须具备充分的法律及合同依据。由于存单约定的存款期限为一年,并未载明“自动转存”及相关信息,银行并无为储户办理自动转存业务的法定义务,更没有提醒办理的强制性义务。

  法官发现关键疑点

  在厦门金融司法协同中心的消费者保护工作站里,魏阿婆和银行法务吵得不可开交。“你们这是欺负农村老人!”魏阿婆愤愤不平,“别家银行都自动转存,就你们不行?”银行法务则拿出《储蓄存款条例》,指着“约定优先”的条款据理力争。

  厦门金融司法协同中心法官吴夏青注意到卷宗里不起眼的取款凭条,上面记载着2024年12月支取时的本息总额是2.4万余元。这个数字既不如银行所说的按活期计息那么少,可如果按27年持续转存应得的利息总额来算,又远远不够。

  吴夏青与驻站银行调解员针对这一疑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在与银行负责人确认核实后,终于查明了纠纷的来龙去脉。

  原来,2003年银行电脑系统上线时,银行曾为魏阿婆办理了定期存单手工转电子的转换操作。在1997年至2003年的手工存单期间,银行都按照定期存款一年期自动转存的规则为魏阿婆办理计息。

  然而,在2003年将手工存单转换为电子存单时,工作人员漏了这关键一步!在系统里并没有为魏阿婆办理自动转存业务,因此导致同一笔业务在手工存单和电子存单阶段,存在两种截然不同计息方式的结果。

  当驻站银行调解员向银行提示这一不合理情况后,银行法务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接下来的调解顺畅了许多。

  最终,银行提出以一年期自动转存总利息收益为限的人文关怀金补偿方案,经充分沟通,魏阿婆接受了该方案。签调解协议那天,魏阿婆特地从乡下赶来,颤巍巍地在协议书上按了红手印。“谢谢吴法官,我这口气总算顺了。”她说着,把新打的存单小心翼翼折好,放进贴身的口袋。

  法官说,两张珍藏27年的手工定期存单,折射出我国金融体系的巨变。这两张存单,承载的不仅仅是老人的存款,更藏着一个农村老人对安稳生活的期盼。当法律条文遇上时代变迁的褶皱,多一份细致,多一点温度,才能让每个纠纷都找到最妥当的答案,找到历史与现实、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衔接点。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