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面对外部环境挑战,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韧性,GDP同比增长5.3%。全球范围,受部分主要经济体财政扩张因素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下简称“IMF”)近日也调整了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
根据IMF 7月的预测,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0%,较4月预测值上调0.2个百分点;7月预测中,主要经济体2025年增速多数有所上调,其中,对中国的预测数值上调幅度达0.8个百分点。
安永中国海外投资业务部全球主管周昭媚分析,为应对全球经贸秩序的波动,中国以“强化内需”与“高水平开放”两大支柱对冲外部风险,为全球市场提供了稳定的政策预期。“从具体政策看,稳定的宏观政策为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2025年上半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回稳、质升”态势。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189亿美元,同比增长20.7%;占同期总额的26%,占比较上年同期增长5个百分点;热门投资目的地包括东南亚、中东、中亚和拉美国家。
同时,“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交易金额同比翻倍,中企宣布的交易金额达到101亿美元,同比上升97%,占海外并购总额约52%,尽管并购数量同比下降20%至79宗,但金额的大幅增长,表明中国企业在此区域的并购活动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市场人士分析,这一趋势变化反映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战略布局逐渐升级,充分彰显“一带一路”倡议在推动海外并购中的关键引领作用,为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此前,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一道,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推动经贸领域的务实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实现了互利共赢,为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积极贡献。
从贸易看,我国与共建国家的货物贸易从2021年的2.7万亿美元增长到2024年的3.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4.7%,占整体贸易的比重由45.3%提高到50.7%,今年上半年进一步提高到51.8%。
李成钢在发布会上介绍,目前,共建国家的榴莲、火龙果、咖啡等优质产品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我国机械设备、电子元器件等相关产品也助力了共建国家产业发展。从投资看,2021—2025年上半年,我国与共建国家双向投资规模超过2400亿美元,其中我国对共建国家投资超过1600亿美元,共建国家对华投资超过800亿美元。中国马来西亚、中国印尼“两国双园”项目,成为共建国家产业合作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