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09 13:25:29 股吧网页版
把握服务消费发展趋势 释放服务消费潜力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张玮华 记者 毛佳慧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张玮华记者毛佳慧)发展服务消费对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有效释放内需潜力”,会议强调“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在扩大商品消费的同时,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这一部署使“服务消费”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围绕这一议题,多位曾参与“上证首席讲坛”活动的专家分享了各自的见解和建议。

  服务消费升级趋势显现

  2024年以来,中央密集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多份文件鼓励服务消费发展。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更是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今年政府工作任务之首。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就“开展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展开部署。

  政策效应正持续转化为市场活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2%。服务消费市场方面稳中向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3%,高于同期商品零售额0.2个百分点。旅游咨询租赁服务类、文体休闲服务类零售额增势较好。交通出行服务类、通讯信息服务类零售额持续两位数增长。

  从经济结构来看,在三次产业之中,服务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上半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39.03亿元,约占GDP比重59.1%。

  从人口结构来看,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经突破3亿人,中等收入群体已超过4亿,这种结构性变化显著提升了医疗养老、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等多元化服务需求。“老年群体是未来我国的主力消费群体之一。”长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毅表示。

  此外,随着我国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居民消费理念正从实物型向服务型转变。根据国家统计局此前披露的数据,2013年至2024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83万元增长至4.13万元,同期,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从5246元上升至1.3万元,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占居民消费的比重由39.7%提升到46.1%,服务消费占比不断提高。

  服务消费发展呈现多元特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优化、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升,叠加政策端发力效果不断显现,我国服务消费呈现出消费规模持续扩大、结构加速升级、新场景不断涌现等特征。

  从消费结构来看,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芦哲表示,我国消费偏好更注重基础服务消费,住房、医疗、教育等基础服务是我国服务消费占消费总支出比重较高的主要原因。以教育服务消费为例,我国居民教育支出占消费比重达8.4%,较43国平均水平高出7个百分点。

  另一个显著的特征是消费者对服务品质和消费体验的要求不断提升。广发证券首席资产研究官戴康表示,近年来消费者愈发注重产品提供的情感体验与情绪价值,也更甘愿为之买单,宠物行业的蓬勃发展就是其重要例证。在“陪伴型宠物”需求持续增长的推动下,宠物课程、宠物友好酒店、宠物健身房等新兴业态不断涌现,逐步构建起满足现代人情感需求的综合性服务生态系统。

  记者还注意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不断融合,催生了愈发多元的服务消费新场景。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一、二、三产业的数字化渗透率分别达到10.78%、25.03%和45.63%。“我国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为消费者提升消费体验注入新动能。”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近几年,“数字+生活服务”生态体系逐步建立形成,生活服务数字化应用场景更加丰富。而在未来,数字化和智能化将为服务消费创造新的消费场景和增量需求,以科技创新带动消费升级。

  释放服务消费潜力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为45.5%,尚未突破50%关口,尚有提升空间。

  连平认为,促进服务消费发展需优化服务消费营商环境,提升消费体验满意度。一方面需要积极扩大完善基础设施投资,提升服务消费基建投资规模。另一方面要扩大服务消费领域对外开放力度,让国际一流的服务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使消费者享受优质服务的同时,可以倒逼本土服务企业发奋图强,从而提升“中国服务”的国际竞争力。

  “‘服务消费升级’是大势所趋,需把握好我国‘服务消费升级’的消费趋势。”汪毅表示,消费持续增长的核心在于居民收入及预期。通过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优化收入再分配机制,可以进一步释放居民的消费潜能。此外,不局限于需求侧,我国还可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邮轮经济等新型消费,丰富消费场景,拓宽居民消费选择。

  芦哲建议,应尽快推出服务消费补贴。服务消费补贴更多进入居民部门,更有助于解决当前需求不足的问题,激活经济循环。相比商品补贴,补贴服务消费更能带来就业和居民增收,从而进一步带来消费率的提升。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