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昨天在北京开幕。本届大会上有许多首发新品亮相,代表了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无需遥控器机器人自主行走避障
记者在现场就看到了来自北京人形机器人中心的一款人形机器人,它最大的亮点是实现了对真实物理世界的实时建模,从而可以丢掉遥控器,实现自主避障和控制。
总台央视记者张春玲:很多人形机器人在运动的时候需要一个遥控器,或者需要一个信标,对它的运动方向进行引导,但是这个由北京人形机器人中心研发的全球首个通用多模态感知能力的人形机器人,假如有人站在它的前方,它就可以对环境进行感知,并且实行自主避让。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席技术官唐剑:人形机器人所处的环境特别复杂,一般人形机器人都有几十个关节,几十个关节能够协同,很精准地跟随一条路径,是比较难的。
通过在头部增加了雷达和六个摄像头,机器人可以对周围环境进行识别感知,同时机器人也具备超强算力,可以实现对信息的及时处理。除此之外,还要依靠强大的模型算法。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席技术官唐剑:这种小方块、立体方块在专业术语叫“体素”,每一个物体,都用这种小的体素块给它3D建模出来,机器人就可以知道周围有什么物品。
结实本体和聪明大脑加速迭代
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人形机器人的技能迭代十分快速。记者在现场看到,机器人不仅本体强大,大脑和灵巧手方面也有很大的提升。
总台央视记者张春玲:这个身高在一米七、体重在65公斤的人形机器人要完成360度跳跃,难度是非常高的。它运动时的扭矩要达到400牛·米,而这个爆发力最重要的一个部位就是来自它腿部的关节。
参展商席悦:在硬件层面,得益于它关节模组里面的电机能力,这是。算法层面,我们进行了不断地训练,其实跳起来也不难,完美得像体操运动员一样很平稳地落地是很难的。
总台央视记者张春玲:机器人不仅要有一个非常好的身体,还要有非常聪明的大脑和灵巧的双手。分拣机器人在流水线上处理包裹时,如果把码朝下,首先它会观察一下码在哪里,然后翻转向上,扫码,然后会传递到下一个队员的手上。
参展商席悦:我们自研了一套关于操作层面的大模型,包括信息输入,有身体姿态的信息,触觉的信息,视觉的信息,听觉的信息。都是围绕机器人打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