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金信基金旗下部分产品因实际持仓与基金契约存在差异引发市场关注。其中,金信智能中国2025混合基金长期重仓银行股,与合同中明确的“智能制造”主题渐行渐远;金信深圳成长混合基金虽以“深圳”为名,主要仓位投向非深圳上市公司。
业内人士透露,此类风格漂移在公募行业早有先例。“发基金时的基金经理和后来的基金经理,可能不是同一个人,能力圈不同自然难以坚持原方向。这属于行业通病,但无论基金公司还是投资者,大多不太在意。”某投资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打个比方,就像行人闯红灯,违规但没人管,毕竟收益才是核心。
“智能”基金偏爱银行股
根据金信智能中国2025混合基金2025年4月28日更新的招募说明书,其定义的“智能中国2025”主题涵盖智能机器、智能穿戴、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能电网等领域,并延伸至“采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智能化而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如智能交通、网络安全、4G、智能物流等。说明书特别强调,该主题为动态概念,“在每个特定发展阶段会有特定涵义”。
金信智能中国2025灵活配置证券投资基金更新的招募说明书
然而,基金实际持仓与这一主题的关联性持续弱化。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全部为银行股。这一配置比例并非短期现象:2017年3月末前十大重仓股含6只银行股,2018年3月末增至9只,至2025年6月末已完全转向银行板块,持仓集中度逐年提升。
基金经理在2025年二季报中阐述策略时表示:“本基金一方面看好智能化的持续发展,会精选标的进行配置,另一方面也将会继续保持策略的稳定性,依然把估值与分红作为组合配置的重点考虑因素,低估值且通过智能化获得比较优势的智能企业是组合的重点关注方向。”这一表述与实际持仓形成直接矛盾——尽管提及“智能化”,但基金未持有任何符合主题定义的智能产业个股。
截至发稿,金信基金尚未就基金风格漂移问题对《华夏时报》记者作出正面回应。而根据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2024年底发布的《关于2024年第三季度不予评价基金的说明》,金信智能中国2025混合已因“风格漂移”问题被列入不予评级名单,与前海开源沪港深智慧生活混合、国投瑞银信息消费混合等15只基金共同面临合规质疑。
记者观察到,该基金在宣传文案中强调“布局智慧金融板块”等表述,或可视为其针对风格漂移争议的对外解释。
“深圳主题”基金重仓外地股
金信基金旗下另一产品同样出现名称与持仓不匹配的情况。金信深圳成长灵活配置基金2025年7月31日更新的招募说明书显示,基金以深圳区域为投资主题,投资范围为主要业务或者主体位于深圳的上市公司。然而该基金2025年二季报显示,其前十大重仓股中仅1家上市公司注册地与办公地均在深圳,其余企业分布于广西、安徽、浙江、上海及广东其他城市。

金信深圳成长更新的招募说明书
这种定位偏差直接反映在规模变动上。数据显示,该基金C类份额在2025年一季度出现显著规模变动:份额从去年四季度末的1.61亿份降至0.32亿份,资产规模由3.17亿元缩减至0.71亿元,环比下降77.6%。业内人士分析,C类份额因免申购费、持有超30天免赎回费的特点,常被机构视为短期交易工具。此次赎回潮或与市场震荡上行背景下,机构资金“获利了结”有关。
“行人闯红灯”违规但没人管?
业内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基金风格漂移主要源于两方面:其一,基金经理变更导致策略延续困难。公募基金的投资策略往往与基金经理个人能力圈高度绑定,尤其是主题型产品。当发行时与后续管理的基金经理并非同一人时,维持原有风格面临挑战。
“越是个性化的定制主题,继任者越难复刻前任的投资逻辑。”北京某公募人士表示,即便采取“老带新”模式,投资思路的传承仍存在天然障碍。
其二,短期业绩压力迫使策略调整。在“收益为王”的市场环境下,基金经理面临持有人与考核机制的双重压力。部分基金为避免排名垫底,选择主动偏离既定策略。“这就像行人闯红灯,虽然违规但没人真正较真,毕竟赚钱才是硬道理。”北京某研究员的比喻,直指行业潜规则。
记者了解到,修改基金契约需召开持有人大会,流程复杂且基民参与度低,导致基金公司缺乏动力调整。“很多基民就算看到公告也不关心,改不改对业绩没影响,基金公司那边只要能自圆其说也就懒得折腾。”前述公募从业者透露,2021年张坤管理的易方达中小盘更名为易方达优质精选,并同步调整投资范围是近年来较为引人注目的基金契约修改案例之一。
面对行业乱象,监管层已启动制度革新。2025年5月,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突出增强基金投资行为的稳定性,针对风格漂移等问题,要为每只基金设立清晰的业绩比较基准,作为衡量产品真实业绩的尺寸,避免产品投资行为偏离名称和定位,同时,建立公司自身全方位的激励约束机制,明确三年以上考核权重不低于80%,减少基金经理追涨杀跌现象,提高产品长期收益。
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相关负责人建议,基金公司可通过风格因子分析、行业暴露监控、实时偏离预警及定期归因分析等技术手段,构建风格漂移防控体系。某头部公募合规部负责人表示:“行业需要平衡商业利益与契约精神,这既是保护投资者权益,也是公募基金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