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王雪青)面对全球利率下行和经济博弈日益加剧的时代背景,如何做好资产配置“必答题”?权益市场和债券市场将如何演绎?投资者又该如何把握机遇?围绕这些焦点问题,8月6日,长盛基金举办2025年中期投资策略会。
长盛基金副总经理、长盛同盛成长基金经理郭堃在分析权益领域投资机会时表示,中期更看好AI应用、创新药;长期关注核聚变;短期关注“反内卷”政策是否能带来补库需求。其中,AI应用是未来2-3年维度最确定的产业趋势之一,今年仍属于产业培育和导入期,短期行情需要高风险偏好作支撑,中长期确定性将逐步提高。创新药板块是今年基本面和股价表现最为匹配的强势板块之一,尽管目前积累了较大涨幅,但还谈不上估值泡沫化,且基本面更为强劲。
长盛医疗行业基金经理郝征认为,2025年医药行业有两大主线:一是创新及产业链;二是国内医药基本面企稳。具体看来,中国医药出海交易进入爆发期。近年来中国药企加速向创新转型。国内创新药从研发、临床、审批,全方位加速追赶欧美领先企业。目前,中国正取代美国成为全球药企的集中采购地。同时,项目类型由早期的单一品种向ADC、双抗、多抗、技术平台等多领域前沿技术拓展。
针对2025下半年权益市场投资策略,长盛基金研究部总经理、长盛同益成长基金经理张谊然表示,三季度或是宏观经济阶段性压力的验证窗口。若三季度经济有所走弱,四季度或存在政策进一步加码的可能性。从基本面的角度看,张谊然认为,四季度企业盈利或有一定幅度改善;2026年整体企业盈利有望温和复苏。
展望未来资本市场走势,张谊然分析称,受流动性与政策支持,市场风险偏好或仍相对维持在高位,但缺乏产业趋势的环境下,更多呈现交替轮动的格局。具体到投资机会上,AI、机器人、创新药、可控核聚变、固态电池等领域存在着从0-1的进展,但尚未形成从1-10的明确产业方向,从估值的角度看,也处在中高水平,更多随着事件性与拥挤度呈现轮动;此外,红利方向或仍具有配置价值。
长盛基金首席投资官、长盛量化红利基金经理王宁认为,目前A股处于低利率环境,在这种情况下,A股市场的底层是债性,大型机构会从债性、红利、价值角度出发重新构建基础配置。因此,王宁认为,在策略上需要以“红利为基成长为矛”。
在固定收益领域,长盛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经理、长盛盛裕基金经理王贵君表示,虽然近期股市表现较强,在债市收益率低位的情况下债券投资赚钱效应相对削弱,但优质资产或仍然处于稀缺状态,仍有买入力量支撑;需警惕交易拥挤带来的波动。王贵君认为,后续债市或延续震荡格局,若无降准降息等利多催化,则收益率进一步下行空间有限,需注意“反内卷”政策、风险偏好回升可能带来的债市扰动,关注央行重启国债买入、贸易谈判进展。
长盛安鑫中短债基金经理张建认为,7月下旬以来,债市面临一定扰动,但仍处于有利环境,债市大幅调整的风险不大,期限利差和信用利差仍有压缩空间,以票息为主的短债类基金仍具有较好的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