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熊夏柠
8月7日,据新华社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的关税行政令7日生效,对数十个贸易伙伴加征关税。目前,美国已与英国、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日本、欧盟、韩国等达成贸易协议,但在关键细节上存在明显分歧,如何落实仍存诸多不确定因素。
美国政府启动了大规模的所谓“对等关税”,令日本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对增长预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下修”。8月7日,日本内阁府公布经济预期估算结果称,2025年度实际GDP增长率预计为0.7%,较今年1月的预期目标下修了0.5个百分点。
这当然是来自于美国关税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冲击。企业这边也不乐观,日本出口商品中汽车及零配件占主要地位,而七大车企一片“哀嚎”。丰田等七大车企近日公布了2025第一财季(4~6月)财报,七大车企预计2025财年(2025年4月~2026年3月)合并营业利润或将缩水约2.67万亿日元(约为1302亿元人民币)。丰田汽车的估计更加保守和悲观,公司预期2025财年(截至2026年3月)的合并净利润预期将同比减少44%,降至2.66万亿日元(约为人民币1293亿元人民币)。斯巴鲁更是利润减半,公司发布消息称,预计2025财年(2025年4月至2026年3月)合并财报的净利润比上年减少52.7%,降至1600亿日元(约为78亿元人民币)。
电子零部件企业们也业绩承压。8月5日,日本8家电子零部件巨头的2025年4~6月财报悉数公布,除京瓷外,其他7家的最终损益均同比恶化。从8家公司综合来看,4~6月的销售额为2.8747万亿日元(约为1398亿人民币),同比略微减少。净利润减少24%,降至1839亿日元(约为89亿人民币)。
企业们利润缩水并下调预期增长,主要原因就是美国关税政策导致的日本出口减少,以及企业的投资收缩。另外,国内经济的“迷思”也令日企对预期增长目标保持谨慎,例如汇率,日本国内一些声音担心日元下跌趋势持续,过去三个月,日元表现差于其他主要货币,市场预计日元将进一步下跌。这会损害日元的购买力和国内消费。通胀依然没有得到抑制,日本食品价格持续上涨,日本还上调了对2026财年和2027财年的通胀预期。不过,近日日本央行仍然决定维持利率不变。但是,对于出口企业而言,汇率走强又会令它们实际利润减少。所以,两难境地令日本央行有些进退维谷。
也有一些积极的消息。日本内阁府公布了中央和地方的基础财政收支最新估算结果,2025年度为3.2万亿日元(约人民币1560亿元)赤字,但由于税收增加,赤字额较之前估算的4.5万亿日元有所收窄,并预计2026年度将转为盈余。
另外,日本也在积极寻求扩大出口,近日寻求韩国恢复进口日本农产品。自民党近期还开始主张鼓励农民种植大米,以缓解上半年罕见的“米荒”。日本政府近日决定,将从2027年度起全面转变大米政策,具体措施包括强化“农地中间管理机构”(农地银行)功能,支持农户削减生产成本和扩大出口。这些政策调适如果到位,或会给日本经济带来一丝利好。
同时,大企业方面也在积极向着技术革新、提高生产效率的方向努力。丰田汽车日前称,在静冈县裾野市推进建设的新一代技术试验城市“Woven City”将于9月25日启用,在丰田汽车工厂旧址基础上改造而成的“Woven City”,除进行自动驾驶技术的实测外,还力争通过与掌握汽车以外领域知识的其他行业展开合作,创造出新的价值。
8月8日下午,日本自民党召开两院议员全体会议,首相石破茂(党总裁)再次表达了继续任职的意愿,但是希望石破茂尽快辞职的在野党没有放弃进一步施压,要求提前举行总裁选举。日本政府内部的政策拉锯料将持续,摆在下半年最重要的几个议题仍是:日本通过何种政策和方式缓解美国关税政策带来的冲击、抑制通胀、加息时机以及加多少、汇率走势、经济增长的持续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