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交易商协会”)发布公告,对河南兰考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考农商行”)启动自律调查。公告指出,该行涉嫌严重违规且不配合自律问询工作。这是今年第二家被交易商协会点名的农商行。
两家农商行被点名
交易商协会发布公告称,近日交易商协会发现,兰考农商行涉嫌严重违规,且不配合交易商协会自律问询工作。依据《银行间债券市场自律处分规则》《银行间债券市场违规事项自律调查和自律问询工作规程》,交易商协会对兰考农商行启动自律调查。
兰考农商行并不是年内首家被点名的农商行。3月17日交易商协会发布公告,临西农商行作为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机构,存在让渡债券交易控制权,为他人规避监管提供便利,以及未按规定建立贯穿全环节、覆盖全业务的内控体系等违反银行间债券市场相关规定的行为。
联合资信在《2025年农村金融机构行业分析》(以下简称“《分析》”)中关注到农商行的投资业务,并指出农商行投资业务策略整体保守,投资资产配置结构相对稳定,整体面临信用风险可控,但仍需关注存量个别风险资产的化解情况。
《分析》进一步指出,在金融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农商行资产投放向贷款倾斜,投资及同业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重整体呈下降趋势;从投资资产配置来看,投资资产增量主要集中配置于标准化债券,特别是国债、地方政府债、政策性金融债等利率债品种,信用利差持续收窄使得农村金融机构信用债配置更侧重于安全性进行考虑,加之大部分自主投资能力较弱的农商行在债券投资方面同时受上级联社以及自有风控的双重约束,农商行整体债券投资策略审慎,面临的信用风险相对可控。此外,2024年以来,部分农商行加大长久期国债等利率债品种的配置力度,在市场利率下行的背景下实现短期价格浮动收益的同时,在中长期实现资产票息的锁定。但长久期利率债配置同时放大了市场利率波动导致的资产价格变动幅度,需关注未来市场行情转换对农商行带来的市场风险。
差异化发展金融市场业务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王汀汀表示:“目前,中小农商行金融市场业务规模虽快速上升,但存在明显制约,比如主要配置国债、同业存单等低风险资产,投资范围狭窄、风控能力薄弱等。发展金融市场业务中小农商行要采取差异化策略。首先,要结合区域经济特点,重点参与地方政府专项债、乡村振兴债券等符合政策导向的品种,既支持地方经济,又享受政策红利。其次,建议采取合作化运作模式,与大型银行或券商合作,通过收益权转让、委外投资等方式间接参与高收益资产,弥补自身投研能力不足。”
在信贷投放承压的背景下,中小农商行如何适度发展金融市场业务作为经营多元化的战略补充?未来中小农商行如何发展适合自己的金融市场业务?
王汀汀认为,在目前投资收益空间受限的情况下,金融市场业务仍是农商行多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在农商行业务组合中,金融市场业务可以起到缓冲器作用,在贷款投放不足时,通过同业拆借、票据贴现等短期限业务保持流动性。其次,面对县域市场更激烈的竞争,发展金融市场业务可以帮助农商行提升客户黏性,通过为小微企业提供债券承销、外汇避险等综合服务,增强客户依赖度。从长期看,由于农商行自身资源匹配特别是风险管理方面的局限,对于金融市场业务还需明确其“辅助性业务”的定位,避免盲目扩张导致高风险。
中部地区某省联社人士认为,当农商行信贷业务能保持规模增长与质量稳定时,无须过度拓展资金业务,但对于部分区域市场竞争力较弱、贷款规模增长乏力或风控能力不足的农商行而言,短期适度发展资金业务不失为一种可行的经营策略选择。
“中小农商行金融市场业务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一是利率波动风险,目前净息差收窄,固收类资产收益持续下滑,对金融市场业务的收益产生基础性影响;二是竞争挤压,大型银行通过数字化优势抢占县域金融市场,使得专注于区域市场的农商行业务发展面临挑战。”王汀汀指出,“面对业务发展的挑战,农商行要发挥其立足区域的优势,聚焦细分领域,深耕农业产业链金融,开发与‘三农’发展相关的金融产品;还要加强对政策工具的运用,比如利用央行支农再贷款、普惠金融定向降准等政策,降低资金成本,扩大利差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