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倒计时9天之际,国家速滑馆人形机器人实训基地(下称:实训基地)迎来人类裁判员。
8月5日,经过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组委会(下称:组委会)层层选拔,30多名专业足球裁判员入驻实训基地。加速进化技术副总裁董浩对刚“入场”的专业足球裁判员及各参赛队代表开展了足球项目裁判员培训。
此次裁判员培训的圆满举行,为即将到来的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足球项目筑牢了公正执裁的根基。

主办方供图。
根据本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当前的足球项目竞赛规则,比赛分为两个半场,3V3每半场10分钟,5V5每半场15分钟。每半场比赛的裁判员队伍均由一名主裁判、两名助理裁判及一名技术裁判组成。其中,技术裁判员负责通过裁判机向机器人“发号施令”。主裁判和助理裁判员均由专业的人类足球赛事裁判员担任,而技术裁判员则由组委会继续选拔,将在具有RoboCup等机器人足球赛相关经验的专业人士中产生。
来自北京体育大学的翁健春是国家二级裁判员,此前至少吹裁过几十场人类足球赛。在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中,他将第一次参与机器人足球项目竞赛裁判。从执裁人类比赛转向执裁机器人比赛,他认为这“上手不算难”,因为“许多规则相似。最大的区别是,人类可以控制自己,但机器人有时会失控。”
过度的冲撞、过界、叠罗汉……这些机器人失控时的行为,大多不会发生在人类球员身上。在翁健春看来,每当人类球员出现上述情况时,通常只需要哨声及手势对方就能理解,但目前机器人还无法“看懂”这类裁判员给出的信号。
“所有指令都得我们来说,吹裁人类的比赛时我们一般不用开口说太多话。”翁健春说。他将机器人暂时没办法“听懂”裁判的哨声、“看懂”裁判的手势视为一种独有的魅力。
当天培训结束后,组委会组织了两场训练赛,一场是由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prototype原型队迎战北京林业大学的3V3比赛,另一场则是由清华火神队与“老对手”中国农业大学山海队之间的首场5V5训练赛。
经过培训的专业足球裁判员也参与了这两场训练赛,据了解,这些裁判员将参与后续组委会组织的训练赛,他们也需要通过比赛练习熟练掌握机器人足球项目的竞赛规则。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亚太机器人世界杯国际理事会联合主办,北京国资公司作为赛事承办方、全球合作伙伴,目前正积极带领旗下北奥集团、国家速滑馆、国家体育场全力开展各项筹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