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充分发挥产业体系完备、市场规模大等优势,推动人工智能与产业深度融合。
此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推动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加快普及、深度融合,形成以创新带应用、以应用促创新的良性循环。
推动AI技术和数字安全的融合发展成为助力数字化建设、提速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结合当前发展态势与未来趋势,中国工程院院士、ISC名誉主席邬贺铨在近日召开的2025第十三届互联网安全大会上表示,“要深化行业大模型协作,构建高质量的专业语料库,为模型注入行业灵魂。同时,降低应用门槛,让广大中小企业也能够便捷、低成本地获取定制化的AI能力,真正释放行业大模型驱动产业升级的普惠价值。”
当前,我国人工智能已深入工业制造、医疗、金融、能源、农业等多个领域。医学方面,平扫CT结合AI算法,可实现六种癌症同步检测,降低了筛查成本,提高了癌症早期发现的准确率;能源方面,利用AI工具,电力工人可在地面操作机器人,进行输电线路作业,提升了作业安全率;农业方面,农民运用智能设备,为作物规划科学种植建议,节省了时间,提高了作物产量……
推进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安全是底线。“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网络攻防的不对称性逐渐加强,人工智能之于网络安全既是风险也是机遇。”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在会上介绍,要在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潜力的同时确保其发展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控性和公平性,使其成为守护安全、造福人类的国际公共产品。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总工程师、中国互联网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赵志国表示,人工智能与网络安全的融合发展,是时代命题,是必答题,而不是选择题。各界需要加强人工智能与安全产业的深度融合、双向赋能,坚持协同共治,形成安全发展合力。
目前,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安全,出台了一系列标准和规范等,构建起了较为全面的人工智能监督管理体系。随着人工智能发展进入下半场,智能体技术加速突破实验室边界,深度融入产业核心领域,成为驱动产业变革的新引擎。
“大模型缺少‘手和脚’,不会使用工具,不能直接‘干活’,AI若停留在大模型阶段,只能成为‘玩具’,而非生产工具。”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表示,大模型在企业应用中有两大痛点——推理能力不足和缺乏独立工作能力。对此,他认为智能体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据了解,360纳米AI可以实现智能体间的记忆共享,确保任务规划、协同执行、自我迭代的高效统一。
“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发展,要在兼顾安全和发展的基础上,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安全作为底线要求,把普惠作为价值追求,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和标准规范,不断提升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控性和公平性。”全国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罗来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