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8月7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5.7万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7月当月,进出口总值3.91万亿元,同比增长6.7%,增速比6月加快1.5个百分点,创年内新高。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面对复杂外部环境,外贸运行保持向上向好势头。
“前7个月的外贸成绩单,延续了去年以来的增长势头,展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张晓涛对记者说,在外部挑战不断的情况下,7月外贸增速甚至创下年内新高,是我国外贸韧性的体现,也是广大外贸企业应变求新的结果。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周密也对记者表示,我国前7个月外贸增长展现出韧性与活力,且7月份增速较6月份进一步加快。“这充分印证了在当前全球经济环境下,中国产业体系的竞争优势持续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可。各国积极扩大从中国的进口,特别是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以满足其经济发展的关键需求。”
记者还注意到,在出口稳步增长的同时,进口也在持续增长。7月份,我国货物进口1.6万亿元,增长4.8%,实现了连续两个月增长。
周密认为,这凸显了中国作为全球重要市场的地位日益突出,也印证了国内经济持续向好,以及对全球供应链稳定的贡献。他进一步分析称,从进口品类来看,前7个月,我国进口原油等重要原材料以及机电产品增长较快,这与“两重”“两新”政策持续发力,以及国内相关投资、消费持续活跃密切相关。
看完总量,再看结构。占出口比重六成的机电产品出口保持良好增长。前7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9.18万亿元,同比增长9.3%,占我国出口总值的60%。其中,集成电路、汽车、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出口分别增长21.8%、10.9%、1.1%。
同时,民营企业表现活跃。数据显示,前7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14.68万亿元,同比增长7.4%,占我国外贸总值的57.1%,比去年同期提升2.1个百分点。
对此,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新闻发言人高士旺对记者表示,中国在机电产业供给侧的竞争优势是出口韧性的核心所在,民营企业日益成为机电产品出口主力军,叠加加大拓展国际市场力度等,这些因素均支撑了机电产品出口的稳定预期。
张晓涛分析指出,虽然上半年面临美方加征关税措施的影响,但相关措施最终被暂缓执行,留出了谈判空间。因此,得益于我国强大的产业竞争力和有效的政策应对,相关企业受到的实际冲击相对有限。
不过,面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形势,外贸企业压力不减。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强化融资支持”“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优化出口退税政策”等具体举措,以帮助受冲击较大的外贸企业。
对此,张晓涛表示,在外部关税环境难以改变的背景下,一方面,需通过国内金融政策支持和加快出口退税等措施减轻企业负担、提升竞争力;另一方面,企业应积极开拓海外多元市场,同时也要关注国内市场,探索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路径,以赢得更大发展空间。
展望下半年,周密认为,在“两重”“两新”等政策导向下,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持续提升。这一过程中将创造更多机会,促进贸易伙伴共同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张晓涛表示,中国已具备应对国际政治经济变局的经验,外贸企业也在应变求新中不断拓宽市场。长期看,随着各项政策产生积极效应,产业升级、内外贸一体化、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等都将助力中国外贸铸就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