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至3日,第二十二届深圳国际康复论坛如期而至。该论坛是国际知名度最高的中国康复论坛之一,本届聚焦“人工智能赋能康复”这一前沿主题,汇聚全球康复领域精英,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如何为康复医疗带来革命性突破,推动行业迈向新高度。
AI推动医学思维模式与治疗方式变革
作为本届论坛重要组成部分,健力通机器人智能康复论坛聚焦人工智能在康复医疗中的应用,邀请美国医学科学院国际院士、南京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名誉院长励建安与深圳康复医学界专家,通过深度研讨与思想碰撞,为智能康复产业的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
励建安院士是中国康复学界的泰斗,一直高度关注AI技术在康复领域的创新应用,他以《人工智能在康复医学的应用》为题系统阐述了其核心原理、技术支撑、应用场景及发展前景。
他指出,大数据是人工智能的核心基础,其价值不仅依赖于数据量的大小,更关键在于数据的连续性、系统性与精准性。人体传感器是获取高质量健康医疗数据的关键入口,而人工智能则承担着挖掘数据内在规律与价值的任务。二者的深度结合,将推动医学思维模式与治疗方式的深刻变革。
给康复机器人装上“多感官系统”
深圳是康复辅具产业首批12个国家综合创新试点地区之一,近年来涌现出众多聚焦智能康复、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企业。此次论坛的承办方——深圳市健力通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康复机器人、助力机器人和相关高科技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企业。该公司董事长陈宏超表示,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深刻重构康复医疗体系,不仅是推动康复服务精准化、个性化的核心驱动力,更是未来智慧医疗生态的重要支柱。
记者在现场看到,使用了多模态数据融合技术的下肢外骨骼康复训练系统,卧式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可为脑卒中等疾病导致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提供早期康复训练。佩戴后,机器人可在患者大脑发出指令,更有效地激活神经通路,为患者有效抓住早期康复黄金期,助力功能恢复。
多模态数据融合技术是人工智能实现精准感知与智能决策的关键技术,它将脑电信号、传感器数据、运动信息等多源异构数据有机结合,让康复机器人能够准确“读懂”患者意图。这项技术就像给康复机器人装上了“多感官系统”,让它不仅知道患者“在做什么”,还能理解患者“想做什么”,从而实现从“被动执行”到“主动引导”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