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率持续走低、人口老龄化加剧,当前我国面临人口结构深刻转型的关键时期,人力资本成为影响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变量。在此背景下,《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精准回应国家发展的核心关切,以国家之力托举人生起点,在减轻家庭负担、保障起点公平的同时,更为中华民族的明天,为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与教育强国建设,构建起人力资本的基石。
从回应人口新形势看,学前免费政策有利于破解“生不起、养不起”的现实难题。不菲的学前教育费用是抑制年轻家庭生育意愿的重要现实障碍。将学前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直接减轻了家庭的“生育—养育—教育”链条中最前端的负担,其释放的积极信号不言而喻,它瞄准了民众最现实的焦虑,直接降低育儿成本,为优化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提供关键支撑。
从构建高质量现代化育人体系看,学前免费政策有利于筑牢高质量人力资本基础,是对“人生百年,立于幼学”教育规律的深刻践行。大量追踪研究确凿表明,优质的早期教育投入回报率远超其他阶段,对儿童认知、社会性与情感发展的奠基作用影响终身。免费政策保障更多儿童接受规范化学前教育,显著提升未来劳动力的认知与非认知能力基础,为国家竞争力提供源头活水。这是面向未来三十年的战略投资。
从防止阶层固化、促进社会公平看,学前免费政策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供坚实的起点保障。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而起点公平尤为关键。免费政策确保所有儿童,无论出身城乡、家境贫富,都能享有接受学前教育的平等权利,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防止阶层固化,为共同富裕筑牢根基。学前免费政策是国家运用公共财政手段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典范。
人力资本理论强调,对人的投资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免费学前教育正是对人力资本最早阶段、最有效阶段的战略性公共投资,其提升劳动生产率、降低社会福利依赖等长远经济效益已被大量国际研究证实。
“民生红包”,将惠及千家万户。不过,“逐步推行”的表述提醒我们,还需要一个过程,甚至仍需直面一些挑战。首先是财政可持续性的考验。全面免费意味着巨大的、持续的财政投入,这需建立稳定的、与经济发展和人口变动相适应的经费增长机制。其次要突破优质资源供给瓶颈。“有质量”的免费是核心目标。当前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的问题依然突出。第三是区域协同与标准统一。“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推进实施免费学前教育”,需警惕区域间、园所间因投入和能力差异导致的新质量鸿沟。此外,还需建立覆盖成本核算、经费使用、儿童发展、家长满意度等多维度的政策效能监测评估体系,基于实证数据不断优化政策细节,确保国家投入产生最大效益。
免费学前教育政策超越了单纯的教育福利范畴,是一项重大基础性、战略性制度安排。它不仅是对亿万家庭福祉的承诺,更是对中华民族未来竞争力的坚实奠基。它标志着国家发展理念的一次深刻跃升,深刻诠释“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战略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