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债券市场出现了一轮调整,债市价格走弱,以债券为底层资产的理财产品、债基等,收益也出现了下滑。近期,部分固收类理财产品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环比下跌35BP,多只债基近1个月以来收益跌超4%。对此,业内人士建议,在债市调整之际,投资者可采取“固收打底+权益增强+另类分散”的方式,合理配置“固收+”产品,适度提升权益资产。
多只债基近1个月以来收益跌超4%
近期,债市走弱,8月6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走高至1.71%附近,较此前1.64%的低点,上行了约7BP,由于债券收益率和价格成反比,这也意味着债券价格走低,债市走弱。
债市的调整,令底层资产投资债券的理财产品、基金产品的收益走低。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截至8月3日,存续开放式固收类理财产品(不含现金管理类产品)的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2.46%,环比下跌0.35个百分点。Choice数据显示,近一个月以来,恒生前海恒源昭利债券E、富安达富祥利率债D、光大保德信永利债券D等债基,收益跌超4%。
“债市调整背后,受多重因素共同影响。”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分析,股市及商品市场反弹吸引资金转向高风险资产,导致债市面临资金分流,且前期债市持续上涨积累的获利盘在机构集中调仓时引发连锁反应。此外,政府债集中发行、信贷冲量及跨月资金需求上升推升短端利率,流动性环境边际收紧,叠加中美关税谈判及国内政策调整等,市场避险情绪波动进一步放大了债市波动。

需要注意的是,8月8日起,新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金融债利息收入将恢复征收增值税,这一政策的调整,对银行理财、债基等会有一定影响。“对于主要投资于利率债且新券占比较高的产品,收益受到的影响会相对更明显;而对于以信用债投资为主,或以持有存量债券为主的产品,影响则相对有限。”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吴粤宁表示。
吴粤宁分析,自8月8日起,公募债基新增新发的国债、地方债、金融债,其利率收入需缴纳增值税,致使这部分新增投资的收益小幅下降,不过,对产品收益的具体影响,会因公募产品类型和新老券持仓结构的差异而有所不同。银行理财方面,有业内人士分析,对于底层资产中利率债资产占比较小,主要聚焦在信用债等资产的产品,影响相对较小。
薛洪言表示,面对税后收益压缩,银行理财及债基需通过拉长久期、信用下沉或增配可转债、REITs等权益类资产增厚收益。
投资建议:
可采取“固收打底+权益增强+另类分散”
面对债市波动,市民该如何投资呢?普益标准研究员张璟晗建议,短期来看,可适当减少以债券为底层资产的产品配置,以降低潜在风险。长期来看,债券市场仍具有稳定收益和避险功能,投资者可进行合理配置“固收+”产品,“固收+”产品在投资债券的基础上,部分资产还会投资于股票市场或商品市场,当股市走强或商品价格上涨时,能提升产品的收益。
薛洪言建议,普通投资者应根据自身风险与收益偏好构建多元资产组合并动态调整。核心是通过“固收打底+权益增强+另类分散”的合理配比实现风险分散,并基于风险承受能力与生命周期动态调整,例如年轻群体可适度提升权益类资产比例,借助含权理财或指数增强产品博取长期收益;临近退休者则需以固收类及低波资产(比如银行现金管理类产品、货币基金)为主。同时,建立“季度检视+年度再平衡”机制,当某类资产占比偏离预设区间时及时逆向调整。
债市回报预期将降低可逢调整增持
展望债市的后市表现,华泰证券研究所所长、固收首席张继强分析,债市的回报预期将降低,后续潜在波动也可能加大,建议关注10年期国债收益率1.7%以上的机会,10年期国债收益率1.7%~1.8%可逢调整增持,1.8%~1.9%短期或是极限位置,1.6%仍是下限水平。
华西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郁分析,在中美的关税谈判结果、商品行情降温、机构资金可能回流债市等利多支撑下,8月债市或迎高光时刻,从月内节奏来看,中上旬的机会或更大,而下旬则需再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