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请财政部副部长郭婷婷和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政策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郭婷婷介绍,国家统一实施的免保育教育费政策覆盖所有幼儿园大班儿童,预计仅今年秋季学期将惠及约1200万人,相应减少家庭支出200亿元。
近年来,在政府过紧日子的背景下,民生投入却始终呈增长的趋势。
对有孩子上幼儿园大班的家庭来说,所有幼儿园大班儿童免保教费的政策意味着什么?
按照政策,如果某地民办园经批准的保育费是每人每月800元,所在地同类型公办园是500元;政策实施后,公办园大班儿童不用再交保育教育费了,民办园大班儿童只需交差额部分,也就是300元。
家长的缴费减免了,幼儿园的运营会不会受到影响?
不用担心,政策规定,对因免保育教育费导致幼儿园收入减少的部分,会由财政部门综合考虑免保育教育费在园儿童人数等情况,对幼儿园进行补助。
不言而喻,对有孩子上幼儿园大班的家庭来说,相关政策就是在发真金白银的“礼包”。
长期以来,学前教育支出是不少家庭的“甜蜜负担”。《中国家庭育儿成本研究报告(2023)》显示,学前教育支出占我国城镇家庭育儿成本的21%-34%,成为继住房后的第二大生育抑制因素。此次大班免保教费政策,以“国家买单”的方式直接降低育儿成本,相当于为每个家庭年均释放上千元可支配资金,为这些家庭着实降低了支出负担。
同时,政策的普惠性和公平性充分彰显。无论是公办园还是民办园,城市幼儿园还是乡村幼儿园,所有在园大班儿童都能受益。这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过去,在一些乡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或当地学前教育资源有限,不少孩子接受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机会均受到了一定限制。如今,免费政策让他们能够和城市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享受到同等的学前教育机会,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更深层的意义在于一系列政策发出了鲜明信号。
当政府宣告发放育儿补贴,又以普惠性、无差别的制度安排覆盖城乡所有幼儿园,实质是向全社会宣告:养育下一代不再只是家庭的事,而是国家与社会共同的责任。这种预期重塑将显著缓解年轻人的生育焦虑。
家庭支出的有效降低必将外溢到消费领域。
当一个家庭在学前教育的支出减少时,意味着其可支配收入相应增加,消费能力也随之提升,家庭可以将节省的资金投入到其他消费领域,如文化娱乐、旅游出行、教育培训等。这不仅有利于拉动内需,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形成一个良性的经济发展链条。
当然,在政策落实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一方面,公办园免费后,报名人数可能会出现激增。由于县城和农村地区公办园数量有限,难免出现“僧多粥少”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收费管理方面,存在部分幼儿园变相提高收费的风险。如个别民办园也许会把原本包含在保教费里的材料费、活动费单独列出,导致家长负担不降反升。
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政策出台后,加紧完善配套措施、建立监督评估机制应属必要。
好政策落实得好,就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积累经验,未来我国必将有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惠及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