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低空经济作为新兴产业热点领域之一,新创公司大量涌现。8月6日,万得旗下一级市场数据研究机构来觅数据发布《低空经济2025年上半年投融市场报告》显示,上半年全国低空企业数量快速增长,收录投融资案例52起,同比增长48.6%,广东省、上海市、江苏省上半年低空经济投融资事件最多。
低空经济企业快速增长
已形成多细分领域产业链
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5月,中国低空经济相关企业存量已突破8.65万家,其中2025年前4月新增注册约9200家,同比增幅超过200%,主要集中于无人机、eVTOL、低空物流及配套服务等细分领域。
从上半年的行业发展趋势来看,政府招标采购连续增长,其中城市管理细分方向增速最快。低空安全被重点关注。公安部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全国查处无人机违法飞行案件同比增长42%,“黑飞”已成为低空经济高速发展下的头号安全痛点。多层次的人才培训格局快速完善。截至2025年7月底,全国已有55所高校通过新增本科专业、共建产业学院或设立特色班(含研究院、实训基地)等方式布局低空经济人才培养。
报告显示,目前低空经济企业已经发展形成了以原材料及零部件为上游,产品、运营及服务为中游,各类应用为下游的产业链,覆盖近20个行业和300多个应用场景。
低空经济赛道投融资案例数据方面,2024年该数据库共收录了77起融资案例,今年上半年低空经济赛道融资案例合计52起,同比增长48.6%。从细分赛道来看,作为核心概念的eVTOL及eVTOL电机最受关注,融资案例最多,共17起,合计占比32.7%。
作为低空经济另一支柱的无人机赛道也颇获资本的青睐,主要集中在物流无人机、军用无人机、工业无人机、无人机反制等赛道,融资案例合计17起,物流无人机贡献了4起。包括安防、测绘、物流等在内的工业级无人机,融资案例合计8起。另外,飞控相关的无人机系统越发受到重视,融资案例合计12起。
低空产业走向规模化落地
地方投资热度与发展格局吻合
报告分析显示,整体来看,上半年低空经济赛道的投早投小的特点愈发突出,并且投资轮次较去年进一步前移,天使轮投资案例数最多,符合“风口赛道”前期阶段的特征。
同时,今年以来低空经济开始有C轮、D轮等较后期阶段融资,说明部分前期获投项目获得了后续资本接力,经验证的项目能获得资本持续加注。报告认为,当前低空经济已由“概念”步入“规模化落地”阶段:资本以战略投资、后期加注方式,集中资金与资源,推动头部企业快速扩张和技术迭代,带动产业链从单点突破走向生态成型,为行业长期增长注入动能。
从区域来看,低空经济产业融资事件地域分布集中度明显。上半年获投低空经济企业前五省市分别是广东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四川省,融资案例合计36起,占总案例数的69.2%。广东省融资案例主要集中在无人机系统、物流无人机、eVTOL和无人机反制赛道。上海市融资案例主要集中在eVTOL、无人机系统和低空基建赛道。江苏省融资案例主要是集中在eVTOL、巡检无人机和航空电池领域。
报告分析认为,整体而言,低空经济赛道的投资与当前各区域产业发展现状相吻合,低空经济产业在地域上呈现出明显的集群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政策先行区、产业基础雄厚地区和应用场景丰富的城市群。
珠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以深圳、广州、珠海为核心,拥有完整的无人机产业链,涵盖研发、制造、应用全环节。长三角地区以上海、杭州、合肥、苏州为核心,聚焦高端制造与研发,特别是在eVTOL核心部件(如电池、电机)的研发。
成渝地区以成都、重庆为核心,探索建设低空网络,特别是在物流与应急场景应用方面。京津冀地区以北京、天津为核心,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局推动标准制定,在高端研发与适航认证方面表现突出。另外政策试点区域包括海南自贸港、湖南长株潭、江西景德镇南昌等,也是快速发展的热点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