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政策将惠及哪些儿童?保育教育费按照什么标准免?7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解答公众关切问题。
会上,财政部副部长郭婷婷介绍,国家统一实施的免保育教育费政策覆盖所有幼儿园大班儿童,预计今年秋季学期将惠及约1200万人。仅今年秋季一个学期,全国财政将增加支出约200亿元,相应减少家庭支出200亿元。
新政落实进展:
有园长称早已听说免保教费消息
“但暂未正式接到补助通知”
免保教费政策的覆盖范围,是此次新政出台后社会大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郭婷婷表示,为了充分体现政策的普惠性和公平性,这次的免保育教育费政策覆盖所有幼儿园大班适龄儿童,“也就是说,既包括公办幼儿园,也包括民办幼儿园;既包括城市幼儿园,也包括乡村幼儿园,让所有在园就读的大班儿童都能够享受到这一政策红利。”
她介绍,免保育教育费补助资金由中央与地方共同分担,中央财政拿大头,对中西部地区也给予政策倾斜。各地统筹安排中央补助资金和自有财力,确保及时足额拨付资金,保障这项惠民政策顺利实施。
现在距离秋季开学不到一个月时间,目前政策落实方面有哪些保障措施?对此,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司长许留庆现场回应称,财政部已经足额安排了中央财政需要承担的免保育教育费补助资金,“将于近日尽快下达中央补助资金。”此外,也将分类细化省域内财政补助标准,尽快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督导地方落实补助资金并加强资金监管。“补助及时拨付,确保不因为实施免费而影响幼儿园的正常运转。”他强调。
那么目前,此项惠民新政的落实推进情况如何?
以北京市为例,南都N视频记者调研了北京市内几所不同类型的幼儿园,其中两所海淀区的幼儿园园长都表示,此前都已收到今秋大班免学费的相关消息,但目前尚未正式接到上级教育部门的具体实施指导方案。其中一家为一级一类公办园,另一家为集团化民办普惠园。
此外,朝阳区一所民办非普惠园的工作人员则向南都记者反馈,此前从未从上级部门听闻相关政策安排,“目前我们也没有接到有关通知,后续如果有通知我们也会参照执行。”
前述民办普惠园园长在与南都记者交流中谈到,从目前北京市现有的2744所幼儿园来看,部委企事业机关、教育院所等开设的公办园比例已超60%,“像我们民办普惠园有748所,差不多占比27%,另外还有10%左右的非普惠幼儿园。剩下的200余个社区办园点,预估到今年年底基本都会治理完成。”
据她介绍,以北京市为例,自从2018年学前普惠政策开始以来,在政府整体的高质量投入机制下,无论是督评还是年检都在统一规范下进行,普惠民办园的教学理念和日常管理与公办园日趋接近,落点都在高质量发展办园。“事实上,政府很早就着手准备,包括前期针对不同园所的调研,其实上级主管部门都在做。据我了解,现在也在加班加点推进,以保证今秋开学前新政能落实到位。”
在她看来,基于此前北京市既有的学前普惠补贴投入机制和规范办园工作经验,“这次新政落地推进的压力不会太大。”
部委定调:
新政出台
旨在适应人口变化精准施策
不难看到,为适应人口发展新形势,近年来国家从生育、养育、教育、医疗、住房等多个方面,实施了多项生育支持措施,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郭婷婷在吹风会现场谈到,近期,国家连续推出了包括育儿补贴、免保育教育费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旨在减轻家庭的生育、养育和教育成本。“一系列政策措施相互衔接、层层递进、不断完善,生动地反映出国家根据人口发展变化形势持续精准施策。”
南都记者梳理资料可见,2020年对应的幼儿园入学全国人口基数是2017年出生的1765万人,2024年对应的基数则是2021年出生的1062万人,人口基数在5年间锐减了三分之一;同时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全国幼儿园数量同比减少了2万多所。
她同时谈到,人口发展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相关政策措施的作用还需要密切跟踪、持续关注,并表示教育部也将会同财政部进一步加强政策效果评估。
对于保教免费新政在地方执行上面临的难点,全国工商联民办教育商会监事长马学雷直言,“主要就是看各地有没有钱,能不能够把补助给补上去。”“公办园少收的保教费靠财政补,民办按人头参照公办标准来补,央地分级分档各自承担,那地方上钱够不够,这是最重要的问题。”
“作为普惠园来说,过去都是大班额,现在适应生源减少的人口趋势,我们也在动态调整师生配比。”前述海淀区的普惠园园长坦言,新政出台对家长择园来说,可能会出现生源往公办园稍加倾斜的情况,“但我们已经实施多年的普惠规范化,和公办园差别不大,所以相对来说心态还是更稳定,更多的精力应该会放在内部的教育质量提升上,努力落实特色化办园、高质量办园。”
相对于公办园的财政兜底,以及普惠园既有的财政补贴投入机制,民办园所对于此轮新政的态度和落实程度,则更为广大家长所关注。有声音担忧,一旦出现部分地方财政补贴保障力度不到位不及时的情况,一些私立品牌园、普惠园的办学模式会否相应改变?某些类型的幼儿园经营会否难以为继?
专家谈新政影响:
对民办园经营暂无较大冲击
需防范财政补贴拖欠风险
“公办民办的补助在政策层面是一视同仁的,部分地方在财政压力下出现拖欠补助的情况,是有一定可能。这点要重视,要配套好央地统筹协调解决机制。”马学雷向南都记者直言,但他同时认为,“即便拖欠,这个金额也不会太大,像发达地区的一级一类园在1000元左右,一般地区的乡镇幼儿园在三四百元。”
马学雷进一步以具体数据阐述分析称,民办幼儿园近5年内,历经了出生人口下降、经济转型、教育消费形势变化等多重冲击,同时叠加学前教育逐步推行以公办为主的园所政策调整,“即便如此,从2020年到2024年,民办园幼儿数占全国在园幼儿的比例,也只下降了不到4个百分点。”马学雷称。教育部在2020年-2024年间发布的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印证了他的说法: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全国学前教育在园幼儿的比例从46.79%降到42.08%,降低了4.71%。此外,公办在园幼儿数也相应从2020年的2439万一路下跌至2024年的2076万人。
与此同时,伴随2021年底《“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推行以来,国家实施教育提质扩容工程和教育强国推进工程,还同步新建、改扩建了一批公办幼儿园。据记者梳理企查查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全年注册幼儿园相关现存企业6.81万家,同比增长10.57%;从经营时间来看,成立年限在1-3年的国内幼儿园相关现存企业最多,占比23.26%。从地区分布来看,幼儿园相关现存企业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占比达34.71%。
“这几年人口是在迅速下降的,数据能看出公办园的学位也开始出现富裕,在这种情况下,民办园幼儿数在全国在园幼儿总数中的占比,波动却很小。这就说明依然有一定基数的家长,是在学前教育上具备付费能力与意愿的。”
在马学雷近几年对学前教育的观察中,国家大力推广公办园,要求“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以上”,多地更将指标提至70%,其他地方层层加码的情况也不少。“营利性民办园一般不批,小区配套园要求转公。持续多年的情况下,民办园依然靠自己的质量获得了家长的信任。”
“大班免费的新政,不论是民办普惠园还是民办盈利园,对其经营模式暂时还不会有直接的影响。”在他看来,从既往的民办园数据来看,几百元的费用差额对民办园基本盘的家长影响并不大,“省了几百元就会一窝蜂涌向公办园?这个概率很小。”马学雷最后强调,教育选择、质量优先,“民办园只要一心一意抓质量,就会让人民满意,就符合教育的人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