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洁、奇华顿等企业的原料供应商格林生物第三次向IPO发起“冲锋”。8月7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获悉,格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林生物”)提交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备案报告,辅导机构为长江证券承销保荐有限公司。
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显示,格林生物拟公开发行不超过1888.8889万股人民币普通股(A股),公开发行后的流通股数量占公司股份总数的比例不低于25%。
两次“闯关”失败,已进入奇华顿等公司供应链体系
成立于1999年的格林生物,是一家专注于香料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的企业,拥有松节油、柏木油以及全合成香料三个产品系列,主要作为配制日化香精的原料。据披露,该公司的香料产品广泛用于家用清洁洗涤、个护用品等领域,下游市场空间广阔。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格林生物称其已成为“我国香料香精行业知名企业之一”,并进入奇华顿、芬美意、德之馨、宝洁等公司的全球供应链体系,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回顾格林生物的IPO之路,算得上“一波三折”。
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不完全梳理,2020年12月,格林生物向深交所提交创业板IPO申请材料并获得受理。2021年1月31日,“首发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抽查抽签情况”(第28号公告)结果公布,包括格林生物在内的20家拟上市企业被抽中现场检查。
格林生物表示,在接到现场检查通知后,经梳理发现存在未及时披露子公司环保行政处罚问题,加之预计公司2021年净利润有较大幅度下滑,“申报保荐机构对自身工作质量信心不足,异常担心项目现场检查可能招致监管处罚,坚持撤回保荐项目。”2021年2月,格林生物撤回IPO申请。
具体来看,2020年7月,格林生物子公司马南公司因未在密闭空间或设备中进行抽取有挥发性物料操作、厂区洗桶房内地面有挥发性有机物物料滴漏两事项,在环保合规方面被合计罚款20万元(已取得监管部门出具的不属于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证明)。
随后在2023年6月,格林生物第二次发起IPO,在经历两轮问询与回复后,于2024年9月撤回上市申请,深交所决定终止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审核。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在问询中,深交所关注到格林生物的环保问题。例如,申请文件及首轮问询回复显示,格林生物拟建项目“年产4000吨高级香料生产项目”因尚未开展实际建设,未履行节能审查程序。深交所要求格林生物结合相关法规要求,说明“年产4000吨高级香料生产项目”预计建设进度、履行节能审查的最新进展,目前未履行节能审查程序的合规性等。
收入主要靠外销,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比超四成
据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格林生物的主营业务为半合成香料和全合成香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松节油系列、柏木油系列和全合成系列香料产品的销售,2021年-2023年,上述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均在96%以上。

图/格林生物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截图
业绩方面,2021年-2023年,该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94亿元、6.31亿元和7.3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约4074.14万元、6813.69万元和9292.41万元,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1.18%和51.02%。2024年1月-3月,得益于各主营系列产品下游需求较好,格林生物加大开拓市场力度,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1.05%至2.38亿元,归母净利润4047.66万元,同比增幅达123.45%。
值得关注的是,外销是格林生物的重要营收来源,占比持续走高。据披露,格林生物的外销市场主要为欧洲、北美洲等地区,2021年-2023年,公司主营业务中外销收入占比分别为84.38%、85.95%和87.08%,其中,美国地区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14.12%、9.5%和7.19%。
格林生物坦言,公司境外销售收入占比约85%,高于同行业平均值,原因是其主要客户为奇华顿、芬美意、德之馨等国际大型客户。
各报告期内,格林生物向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合计占比分别为43.9%、43.98%和40.51%。尽管该公司称前五大客户较为稳定,变动较小,但仍面临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若未来重要客户对公司产品的采购出现不利变化或公司及产品被剔除合格供应商名录,将对公司未来销售收入及业绩带来不利影响。”
据规划,格林生物此次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按照轻重缓急顺序主要投向“年产6800吨高级香料项目”“智能工厂建设项目”等,前者拟以募集资金投入2.17亿元,帮助公司突破产能瓶颈,后者则有利于提升公司整体生产的节能环保和安全管理水平。曾两度IPO折戟的格林生物,此番能否成功“上岸”,仍有待市场和时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