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8月7日,《华尔街日报》刊文称,特朗普承诺重振制造业,关税是手段之一,但现实是难有起色。当前,关税和消费者支出的不确定性仍对美国制造商构成压力。虽然市场最恐慌的阶段已经过去,股市和经济“疲于应对”式的反应让特朗普更有信心“肆无忌惮”,但本质上的风险从未解除,那些重振制造业的计划和投资可能也会因现实原因无法完全落地。
受益甚微
美国制造业的衰落是近20年来全美公民几乎一致的情绪痛点,这种情绪帮助特朗普在2017年大选中赢得胜利,“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也随之传扬开来。一直以来,特朗普鼓吹高额关税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让制造业回流,但截至目前,这种情况似乎还没有发生。
8月7日,《华尔街日报》刊文称,在特朗普的第二任期中,与制造业相关的经济活动一直在萎缩。美国供应管理学会的月度调查显示,美国制造业活动3—7月出现萎缩;最新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48,低于50荣枯线。
当前,美国进口商品的有效平均关税税率约为18%,去年为2.3%,最新税率是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
一些经济学家指出,税率目前还没有高到可以让所有企业回流。最有可能回流的是那些劳动力在生产成本中占比较小,且原材料可从国内或邻近地区获取的行业。比如高税率或许可以让美国国内的一些纺织品生产回流,但对汽车和钢铁等产业的推动作用有限。
诸多因素都对美国制造业造成冲击。以电器制造商惠而浦为例,该公司在美销售的大型家电中约有80%是在美国本土生产的。由于亚洲竞争对手赶在预期的关税上调之前加快对美出货,该公司不得不主动下调今年的产量。
摩托车制造商哈雷和越野车制造商北极星都拥有庞大的美国工厂业务,两家公司均将消费者支出的不确定性列为削减产量决策的原因之一。
北极星首席执行官迈克·斯皮岑称,“消费者现在不愿意花钱,除非他们真的有需要,或者他们有支持这样做的财务灵活性。”
即使部分产能确实回流该国,能以多快的速度实现这一点也是个问题。数据显示,制造业在5月和6月总共减少了约2.6万个工作岗位,7月份的初步估计是1.1万。制造商可能难以找到他们需要的美国工人,新工厂也将面临更高的钢、铜、铝价格。
推高成本
自美东时间8月7日零时起,美国将对69个国家或地区进口商品征收10%至41%的“对等关税”,加拿大、墨西哥等贸易伙伴还被加征25%和35%关税。
6日晚些时候,特朗普还宣布对所有半导体进口产品征收100%的关税。他同时表示,任何在美国生产的芯片制造商都可以避免关税。
根据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的数据,目前美国平均有效关税率已攀升至18%以上,是今年年初的6倍。另据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预算模型,在征收最新一批关税之前,美国已获得了约1270亿美元的关税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32%。
在高额关税压力之下,许多问题只是暂时被“搁置”了。
比如白宫大力宣传的近2万亿美元制造业相关项目,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实现。
加拿大皇家银行经济学家迈克尔·里德指出,从选址和决定扩厂,到建立国内供应链,“我们谈论的是几年后的事情,而不是几个月或几个季度就能完成的事”。
许多大型美国制造商依赖全球供应链采购钢、铜、铝和其他零部件。因此,虽然高关税可能会让国内制造商比外国竞争对手更具优势,但也可能会提高他们的生产成本。
美国供应管理学会首席执行官汤姆·德里表示,特朗普关税已经给那些无法将额外成本转嫁给买家(即美国消费者)的制造商带来了压力。
最新的例子来自苹果公司。本周,该公司表示计划在美国追加投资1000亿美元。该公司在2月份曾表示,四年内将在美国投资逾5000亿美元,为其关键产品生产服务器和零部件。
苹果公司股价在8月6日的交易中上涨5.1%。投资者似乎乐观地认为,该公司或能通过这项新投资获得特朗普的认可,从而避免最不利的关税情景。但实际上,今年以来,受关税不确定性等因素的拖累,该公司股价已下跌超过15%。
分析师指出,这1000亿美元的投资承诺不太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苹果公司供应链的全球化本质。
韦德布什证券在5月份的一份报告中表示,在美国生产iPhone“会导致其定价对公司而言完全不可行”,可能会将价格推高至约3500美元。预估将生产转移到美国需要5到10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