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霍星羽)8月7日,世界钢铁协会总干事埃德温·巴松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上表示,2020年以来全球钢铁需求增长放缓,未来成本和效率将是钢铁企业竞争力的重要考量因素。城市发展模式也对钢铁的品种、结构提出不同的要求。

上证报记者霍星羽摄
埃德温·巴松介绍,2020年以来全球钢铁需求进入停滞期,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全球钢铁需求复合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43%、3.72%、-3.28%、0.48%、-0.74%。中国的钢铁需求在全球的占比从2020年起呈现减少趋势,预计2025年中国钢铁需求占到全球的48.2%,2026年占比为47.2%。
“成本优势是钢铁行业的首要任务,未来钢铁企业的竞争力将取决于企业低成本获取原材料和能源的能力,以及生产设施的高能效水平。”埃德温·巴松说,长期全球的钢铁产量将需要满足市场需求和减碳需求。
他介绍,多家机构预计,未来30年全球粗钢产量将保持年均增速约1%的温和增长,到2050年全球粗钢产量将达22亿吨至24亿吨。中国粗钢产量将在2020年至2030年间达到峰值。伍德麦肯兹分析,中国粗钢产量在2020年达峰,在“双碳”目标驱动下,到2050年将降至8.04亿吨;印度和东南亚将在2040年后取代中国在全球钢铁产量方面的地位。
埃德温·巴松认为,钢铁应用因城市类型而异,在发达城市中钢铁使用趋于饱和,而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中建筑、交通和能源材料的钢铁使用量还在快速增长。为顺应演进的未来城市类型,钢铁企业可开发建筑、汽车和能源领域的钢铁需求,以轻量化、高强度和低碳足迹等性能争取市场,提供多元化的材料解决方案,与建筑、电动汽车、能源的供应商合作开发产品。
此外,地缘政治的转变正导致原材料采购、生产和市场发生关键变化。钢铁企业可降低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将生产设施迁移至地缘政治风险较低的地点,在靠近市场与原材料的地点进行生产和投资,并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绿色电力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