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未实现市场认知的技术往往难以落地,这就不仅需要“创业空间”的载体,更需要有科技成果中试验证、产业资源对接、投资孵化等全过程服务的“中枢平台”。
在司南半导体孵化器(下称“司南半导体”)总经理李四华看来,他们就是一个“集成服务商”的角色。他说,集成服务商里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如何更好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为科创企业服务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是基于团队的专业服务能力,如何理解创新创业企业的真正需求,并做好专业服务。
“比如在孵企业需要国际主流的EDA(电子设计自动化)设计软件,但是如果自己去买相关许可证,可能需要花数百万元,但如使用孵化器EDA服务中心的分时租赁服务,大概能便宜一半的软件使用成本。”李四华表示。
司南半导体这样的聚焦专业服务的孵化器并非个例。另一家以物联网与先进传感器产业为核心方向的高质量孵化器新微创源,就搭建了Bio-IC概念验证中心(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方向)、Auto-Chip概念验证中心(汽车芯片)和未来光电子技术概念验证中心。
上海新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颖蕾告诉第一财经,概念验证是推动科技成果向市场化转化的重要阶段,相当于创业企业的“起跑器”,只有在概念验证中心完成技术和商业的双重验证后,才有机会获得早期投资。“比如我们Auto-Chip概念验证中心自2024年末正式投入运营以来,累计完成各类概念验证和检测服务28次,Bio-IC累计完成概念验证服务31次。”
从上海12家高质量孵化器来看,截至5月底,12家建有专业技术平台20余个,累计部署专业仪器设备超450余台/套,提供概念验证、技术服务、市场拓展、应用场景等专业孵化服务,1~5月,服务企业超3000家/次。12家高质量孵化器全部拥有孵化基(资)金,自建及参建孵化基金10多只,总规模约50亿元;另有深度合作基金30余只。
全产业链服务帮企业把成果“跑”出来
不管是刚从学校踏入社会的创业者,还是有一定社会经验的青年创业者,对于培育孵化都有不同的需求,因此也更需要“靶向”服务。而由于集成电路产业的长周期和高门槛,让初创企业在刚创业时就面临不少困难。
《上海市高质量孵化器培育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提出,推动高质量孵化器拓展“硬服务”。支持高质量孵化器联合龙头企业、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等,共建实验检测、概念验证、中试基地等平台,开展专业服务,对成效显著的给予资金支持。
集成电路作为临港新片区投资规模最大、产业集聚度最高、产值增长最快的产业,已形成集设计、高端制造、装备材料、先进封装、芯片贸易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布局。
司南半导体依托临港新片区“东方芯港”的产业集聚优势,已经打造了覆盖EDA设计、晶圆制造、封测认证三大环节的孵化服务模式。
李四华补充道,孵化器除了与国际EDA厂商的相关合作,也与国内龙头EDA厂商及设计服务商一起合作,帮助企业加快芯片设计,将芯片设计周期缩短30%~50%。而在设计环节之后的晶圆制造环节,他们与合作企业例如积塔半导体、芯联集成等达成“晶圆制造快速通道”,让在孵企业更快获取产能保证、价格优惠及交期等。
“我们有家入孵企业今年年初有个单子特别着急,如果他们自己去接洽晶圆制造,时间可能要非常长,我们在与合作Fab(半导体制造工厂)沟通后,年后两个多月他们的第一批流片就出来了,企业立马就送去客户那儿验证并赶上了最后的验证期限。”李四华说。至于最后的封测环节,司南半导体也可以为初创企业提供万级净化实验室,并联合封装测试龙头企业为芯片产品提供从快速封装、可靠性测试到应用认证。
相较于司南半导体不同环节的服务,成立于2014年的新微创源孵化器,2个专业方向(BT-IT,汽车芯片)的概念验证中心采用与合作伙伴叠加共建的模式已达成初期建设目标并对外输出服务。
概念验证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链接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成为具有潜在商业价值的成果,被称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先一公里”。
“我们的Auto-Chip概念验证中心,2024年下半年完成搭建核心验证实验室、数据处理与芯片研发模拟仿真EDA平台、模拟车载环境室3个实验室,承担技术验证服务,同时,设置商业化验证平台承担商业验证服务。而Bio-IC概念验证中心围绕在体外诊断芯片、人工智能影像、神经脑科学、计算生物医学4个技术领域开展建设。”马颖蕾介绍,除了上述两个已经建成的,新微创源还在筹建未来光电子技术概念验证中心,这个中心围绕新一代能量光纤互连、光能研发、自然光采集等创新领域,推动光能量传输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应用。
除了司南半导体、新微创源的上述服务成果,模速空间搭建五大公共服务平台,也已累计推动43个备案大模型落地,约占全市的61%;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推动爱观视觉“类脑仿生视觉系统”成功应用于轨道交通智能巡检,预计实现销售8000万元。
如何筛选和造血
对于初创企业来说,早期最大的难点之一,就是找资金。特别是像概念验证中心在前期建设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且短期内看不到回报,孵化器自身筛选“种子企业”的能力至关重要。
马颖蕾说,新微创源的“种子”筛选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首先是要有足够大的“项目池”,然后需要有效的“多维度评估”筛选机制,建立项目漏斗。
“关于项目池,因为我们是一家科研院所为背景的孵化器,所以来源主要是科研院所、清华复旦等高校的项目,并以此源头延伸网络触达更多的关联项目。另外一个重要项目源头是孵化器带头人的校友圈资源。”马颖蕾说。
在选择项目标的后,如何对高质量孵化器实施金融赋能?上述高质量孵化器方案中就提到了强化对投孵联动的引导、加大科技金融产品供给力度、激发国资投资孵化活力三个方面的举措。
比如强化对投孵联动的引导。通过市级母基金引导,有效带动“耐心资本”流向高质量科技成果,流入种子期、初创期科技企业。鼓励高质量孵化器联动市级母基金,设立不少于一只早期硬科技投资种子基金,深化概念验证、股权投资联动探索,带动社会资本投资前移。引导高质量孵化器加强与银行、保险、担保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围绕“硬核”技术、初创企业等开发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降低硬科技企业融资成本等。
新微创源对第一财经介绍,在选择好项目后,尝试构建长短结合的“双轮驱动”资金造血体系。短期层面依托专业化服务能力实现现金回流:一方面通过概念验证中心向入孵企业及外部客户提供检测、技术可行性验证等付费服务,形成技术服务的直接收益;另一方面为企业提供融资规划、FA等服务,按成果收取服务佣金。长期层面,以“投孵联动”实现价值增值。2024 年初,新微创源完成首批“超前孵化”种子项目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的认股权交易备案试点。
而对于高度聚焦集成电路产业的司南半导体来说,也依托临港集团推出了规模达5亿元的司南天使基金。
“现在孵化器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三部分,分别是我们专业载体的租赁收入、专业服务的收入,以及跟投项目的收益。”李四华解释称,司南半导体一直在引入金融力量,对高潜力项目进行多轮次跟投与金融支持,降低单一资本方的风险压力。同时,司南半导体也在推进“拨改投专项”及“概念验证专项”,定向支持有产业化潜力的颠覆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