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拟对半导体进口征收100%关税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对半导体进口征收100%关税,但承诺在美国建厂或已承诺建厂的公司可豁免,其中苹果将新增1000亿美元在美投资计划,包括新的制造项目,旨在将更多生产环节迁回美国。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可能对全球科技行业产生重大影响,许多芯片制造商已在美国建厂或承诺投资,但全球供应链的复杂性使得完全本地化生产面临挑战。
欧洲聚变能组织选定捷克HELCZA设施测试ITER偏滤器内垂直靶板原型件
Fusion for Energy(F4E)宣布将在捷克的HELCZA测试设施进行ITER偏滤器内垂直靶板原型件的测试。HELCZA设施能够模拟ITER级强热流,此前已成功完成多个第一壁板的测试。此次测试将验证内垂直靶板在高热负荷下的性能,为批量生产提供关键数据。HELCZA设施不仅对ITER项目至关重要,还可在未来的DEMO项目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发挥作用。
德国将设立1000亿欧元基金用于能源和国防领域
德国正准备推出一项名为“德国基金”的价值1000亿欧元的投资基金,以帮助确保国防、能源和关键原材料等战略领域的安全。经济部表示,该基金最初将获得至少100亿欧元的公共资金支持,目标是调动高达十倍的私人资本。此外,德国基金将与德国和欧洲私人投资者合作,对增长、创新和竞争力进行投资。
欧盟批准110亿欧元法国国家援助计划,支持海上风能发展
欧盟委员会批准了一项110亿欧元的法国国家援助计划,旨在支持海上风能的发展。这项措施符合《清洁工业协议》的目标,预计将帮助法国实现向净零经济的转型,并推动其可再生能源目标的实现。该计划的实施将为法国在2030年前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韩国开发新系统突破量子级测量极限
韩国标准与科学研究院(KRISS)开发了一种新型光学频率梳系统,能够在25微秒内测量0.34纳米的距离,精度接近量子极限。该系统基于光学频率梳干涉仪,结合了国家长度标准的高精度和绝对测量系统的便捷性。光学频率梳具有宽光谱带宽和精确间隔的波长,可同时实现长距离高精度测量,有望为AI半导体和量子技术等未来产业提供支持。
丹麦科学家找到超导难题的“后门”解决方案
哥本哈根大学尼尔斯·玻尔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方法,用于研究超导涡旋中罕见的量子态。这些量子态自20世纪60年代被提出以来,由于能量水平过低,难以直接检测。研究团队通过设计巧妙的“后门”一样的微型超导圆柱体并施加磁场,成功模拟了这些量子态的条件,从而绕开了直接检测的难题。这一成果不仅展示了半导体-超导平台的多功能性,还可能为未来复杂材料的研究提供新的工具。
NASA计划在月球上建造核反应堆,力求领先中俄
美国将于2029年底前在月球表面部署小型核反应堆,以领先于中俄。中俄计划在21世纪30年代中期在月球部署反应堆以支持联合基地。NASA计划在未来60天内向工业界发出招标请求,要求反应堆至少能产生100千瓦电力。该计划名为“裂变表面动力”,将依赖微型反应堆技术,但目前美国尚未有此类反应堆获得核监管委员会许可。
瑞士科学家利用单光子相机快速表征数千种分子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成像方法,通过单光子雪崩二极管(SPAD)相机捕捉分子的独特光发射特征,能够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提供精确信息。这种技术可以快速分析大量蛋白质样本,并通过Frster共振能量转移(FRET)机制测量分子间的距离,有望在空间转录组学等领域实现多参数的同时测量,为高分辨率组学工具提供有力补充。
日本科学家突破无线充电技术,助力实现“全无线社会”
日本千叶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无线电力传输(WPT)系统设计方法,该系统能够在任何负载下保持稳定的输出。新系统通过机器学习优化电路参数,将电压波动限制在5%以内,效率达到86.7%。该技术不仅提高了无线充电的稳定性和效率,还降低了成本和设备尺寸。研究团队希望在未来5到10年内使无线电力传输技术普及,推动“全无线社会”的实现。
美国科学家利用人工智能推进聚变靶丸设计
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研究人员通过在两台超级计算机上部署AI Agent,成功实现惯性约束聚变(ICF)实验的自动化与加速,在将人工智能(AI)与聚变靶丸设计相结合方面取得里程碑式突破。作为 “多代理设计助手(Multi-Agent Design Assistant,MADA)” AI框架的一部分,LLNL正将大型语言模型与仿真工具相融合,利用该平台为LLNL的3D多物理场代码MARBL生成完整的物理仿真输入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