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研报称,2025年7月底以来,我国GW星座发射频率显著提升,从01—05组星的一到两个月发射间隔缩短到05—07组星的3—5天发射间隔,组网速度明显加快,或表明我国卫星互联网开始进入快速组网期。此外,千帆星座的发射招标也已经启动,海南商发的1号和2号发射工位开启常态化发射工作,大型民营液体火箭也将陆续首飞,可重复使用实验稳步开展,以蓝箭航天为代表的民营火箭企业开始IPO辅导,我国商业航天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全文如下
中信建投 | 我国卫星互联网进入高密度发射期,重视商业航天投资机会
2025年7月底以来,我国GW星座发射频率显著提升,从01-05组星的一到两个月发射间隔缩短到05-07组星的3-5天发射间隔,组网速度明显加快,或表明我国卫星互联网开始进入快速组网期。此外,千帆星座的发射招标也已经启动,海南商发的1号和2号发射工位开启常态化发射工作,大型民营液体火箭也将陆续首飞,可重复使用实验稳步开展,以蓝箭航天为代表的民营火箭企业开始IPO辅导,我国商业航天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我国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在8天时间左右完成三次发射任务
2025年7月27日18时03分、7月30日15时49分、8月4日18时21分,我国分别用长六改、长征八号甲、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完成了卫星互联网低轨05组、06组、07组卫星的发射任务,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我国卫星互联网发射频率显著提升,组网速度明显加快
GW星座发射频率显著提升,组网速度明显加快。我国GW星座由12992颗卫星组成,2024年2月至2024年10月,已完成三次高轨卫星的发射,从2024年12月至今,陆续完成了低轨01-07组卫星的发射,其中01-05组的相邻发射时间间隔至少为一个月,部分间隔达到2个月以上,而05-07组的相邻发射间隔约3-5天,发射频率显著提高,或表明我国卫星互联网开始进入高密度组网期。
千帆星座近期的建设进度较为缓慢,后续有望逐步提速。千帆星座分别完成1296颗和13904颗卫星星座的申报,从2024年8月6日至今,已完成五次“一箭18星”发射,2024年的相邻发射间隔约为2个月,2025年分别于1月23日和3月12日完成两次发射,截至目前没有开展后续发射任务。但垣信卫星于7月23日发布2025年运载火箭发射服务采购项目招标公告,招标共计7次运载火箭发射服务,包括4次一箭10星运载火箭发射服务和3次一箭18星运载火箭发射服务,服务/交付周期为自合同签订之日起至2026年3月。我们预计千帆星座的建设有望逐步提速。
海南商发解决发射工位瓶颈,大型民营液体火箭即将迎来首飞
海南商发已经建成一号和二号发射工位,计划新增三号、四号工位。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是由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运营的国内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目前已完成一期项目建设并成功发射四次,二期项目于2025年1月25日开工,正加速推进建设。一期项目占地2500余亩,包括技术区和发射区,2022年7月6日动工,仅用980天便形成全系统发射能力。一号发射工位首创地面导流锥排导系统代替传统地下导流槽,实现“7天发射+7天恢复”高效测发模式,满足长征八号系列火箭“三垂”测发需求;二号发射工位采用“三平”测发模式,是国内首个液体通用工位,统型设计可满足20余型火箭测试发射。二期项目占地1100余亩,新增三号、四号发射工位及配套技术区和古松测控站,建成后,将形成“两期四工位”格局,更好满足“高频次、大运力、低成本”发射需求,进一步提升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发射能力。
GW星座近期的两次发射分别由海南商发的一号和二号发射工位承担任务,发射间隔仅为5天左右,表明海南商发已投入常态化运营,此外商业火箭公司也通过自建和共建模式建设发射工位,发射工位瓶颈有望逐步得到解决。
2025年下半年,多款大运力民营液体火箭即将首飞,并开展可重复使用相关实验,民营液体火箭有望逐步成为建设我国低轨卫星互联网的重要力量。蓝箭航天的朱雀三号、天兵科技的天龙三号、中科宇航的力箭二号等LEO运力在10吨以上的大型液体火箭都预计于2025年下半年进行首飞,星河动力的智神星一号液体火箭运力略低于10吨,也计划于今年首飞,同时,相关的可重复使用试验工作也将陆续开展,液体火箭发射工位抓紧建设中,有望解决我国运载火箭发射成本高、发射资源不足的瓶颈,将单位发射成本降低到2万元/kg左右。民营液体火箭有望逐步成为建设我国低轨卫星互联网的重要力量,卫星互联网建设有望加速。
蓝箭航天开启IPO辅导,有望在科创板上市。2025年7月25日,蓝箭航天与中金公司签署辅导协议,正式启动科创板上市进程。
投资建议
2025年7月底以来,我国GW星座发射频率显著提升,从01-05组星的一到两个月发射间隔缩短到05-07组星的3-5天发射间隔,组网速度明显加快,或表明我国卫星互联网开始进入高密度组网期。此外,千帆星座的发射招标也已经启动,海南商发的1号和2号发射工位开启常态化发射工作,大型民营液体火箭也将陆续首飞,可重复使用实验稳步开展,以蓝箭航天为代表的民营火箭企业开始IPO辅导,我国商业航天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1.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中短期内卫星星座建设是运载火箭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我国发布了大规模的星座建设计划,但是目前建设进度较为缓慢,若星座建设目标发生变化导致其对运载火箭的需求减少,则会对运载火箭产业链中的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2. 技术突破不及预期风险:我国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以及火箭回收技术正在研制中,若技术突破不及预期,则会对相关公司的业务开展产生不利影响。
3.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国家政策推动运载火箭产业向商业化发展,鼓励商业运载火箭健康有序发展,产业内参与者数量持续增长,使得市场竞争加剧,可能会对市场内原有企业造成一定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