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高新区成立于1990年,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1996年,杭州市滨江区在钱塘江南岸设立。2002年,杭州高新区和滨江区管理体制调整,合二为一,成立杭州高新区(滨江)。发展至今,杭州高新区(滨江)屡屡把准“互联网+”“物联网+”“数据要素×”等产业新风口,打造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全产业链,形成多个千亿级规模的产业集群,在国家级高新区综合评价中稳居第一方阵。今年上半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59.9亿元,同比增长7.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4%。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杭州高新区(滨江)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加快建设创新滨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迈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推进“教科人一体改革”
提升创新策源力
在某发电厂的煤炭码头,一套由白马湖实验室主导研发的“无人化智能清舱装备”正高效运行。这套装备是白马湖实验室以产业需求定义科研方向的创新成果,不仅使清舱效率提升10%以上,还实现了“人机分离”的安全生产目标。
白马湖实验室是由浙能集团牵头、高校共建和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高科技科创平台,自2022年在杭州高新区(滨江)成立以来,瞄准能源企业的一线需求,既关注“从0到1”的基础前沿攻关,也着眼“从1到10”的工艺熟化和市场应用,形成以实验室平台为纽带,带动高校科研人员、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参与的有组织科研攻关机制。
眼下,杭州高新区(滨江)正以“教科人一体改革”为笔,在创新画布上勾勒人才与产业“双向奔赴”的新图景。近年来,杭州高新区(滨江)加快环大科学装置创新生态圈建设,深化创新平台分层分类管理,开展科创平台“揭榜挂帅”,靶向攻坚关键核心技术,目前已形成以“超高灵敏极弱磁场与惯性测量装置项目”为中心,由4名院士牵头4大高能级平台,5大院校建设5个研究院,以及600余家省市研发中心、省重点实验室、省重点企业研究院为依托的科创平台体系,推动“科学—技术—产业”全链条贯通。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杭州高新区(滨江)坚持走“人才带技术、技术变项目、项目融资金、实现产业化”的发展路径,持续优化人才环境,深入实施“才链全球”计划,大力引育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迭代完善“5050”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政策和青年人才创业“青链”政策,全面落实人才“企业认定、政府认账”机制,将人工智能、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人才纳入区级人才分类认定目录,打造更具活力的创新人才蓄水池。2024年,全区新引进35周岁以下大学生6.5万人,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达9.1%。今年5月底,浙江省统计局、省科技厅发布《2024浙江科技人才发展指数》,杭州高新区(滨江)蝉联全省第一。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今年5月,杭州高新区(滨江)第三次获得省内制造业领域最高荣誉“浙江制造天工鼎”,并因连续3次“摘鼎”而被授予“浙江制造天工鼎(金鼎)”。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杭州高新区(滨江)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三夺天工鼎、进阶金鼎的关键原因。
近年来,杭州高新区(滨江)大力推进“一园三谷五镇”的产业发展新布局,中国视谷向高攀升,国际零磁科学谷向新进军,中国数谷以融提效,不断加强智能物联、集成电路、高端软件、人工智能、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等浙江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协同区建设,持续壮大数字经济。7月,杭州高新区(滨江)人形机器人未来产业先导区正式入选第三批(上半年)浙江省未来产业先导区培育名单,成为浙江省首个人形机器人未来产业先导区。
在激发创新活力上,杭州高新区(滨江)打出了产业政策、科技金融、知识产权保护等“组合拳”。从大学生创新创业企业到特色优势中小企业,再到高成长性的瞪羚企业、上市企业,杭州高新区(滨江)根据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给予专项扶持政策,不仅培育了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网易、新华三等龙头企业,还涌现出宇树科技、中昊芯英等新锐科技企业。截至目前,杭州高新区(滨江)累计培育上市公司7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29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突破100家。今年上半年,全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新获中国专利奖数量均列浙江省第一,为技术突破筑牢了知识产权基石。
科技企业不断壮大、创新成果持续涌现,是杭州高新区(滨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写照。多年来,杭州高新区(滨江)坚持“无事不扰、有求必应”,传承发展“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的高新区理念和“褒扬成功、宽容失败、支持再创业”的高新区文化,率先探索工业综合体、企业创新积分、产业园区嵌入式幼儿园、现代产业社区等服务企业和人才的改革举措,为创新、创业、创造提供全方位支撑。
将人工智能作为关键变量
建设产业创新高地
今年上半年,杭州高新区(滨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4%,实现强劲增长,这得益于人工智能作为关键变量发挥作用,由智能计算、智能光伏、集成电路、智能机器人等AI相关产业集群编织成的“链状生态”,驱动区域经济向高质量迈进。
作为杭州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创新应用先导区的核心区,杭州高新区(滨江)近年来着力构建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体系,已集聚了超190家高端软件与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初步形成覆盖先进计算芯片、计算和AI框架、高性能服务器、算力基础设施、行业大模型、公共数据交易中心等产业环节的完整产业链。2024年,全区高端软件与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超2000亿元,占杭州市比重超40%。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正迎来爆发式发展。杭州高新区(滨江)加速在人工智能赛道乘势而上,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抢占先机。
在政策层面,今年5月,杭州高新区(滨江)迭代升级了《关于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发展的若干意见》,形成涵盖数据、算力、模型等方面的人工智能政策体系,进一步加大算力租用补贴力度、模型交易奖励,增加模力社区、开源社区建设支持和奖励布局开源生态。在算力设施层面,位于杭州高新区(滨江)的杭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经过三期项目,算力总规模已达240P,累计为500余家用户提供免费测试匹配。在AI大模型层面,已有30多家企业训练发布超40个模型,应用领域涵盖电力、金融、智能制造、传媒等,其中11个大模型已通过中央网信办人工智能生成式大模型备案。在数据层面,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杭州数据交易所驻扎于此,目前累计上架数据集产品1312个,累计登记交易金额112.14亿元。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杭州高新区(滨江)以“高”“新”为内核,将坚守“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使命,加快建设能力更强、生态更优、效率更高的创新滨江。
数据来源:中共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委员会(中共杭州市滨江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