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上海市民更快用上救命救急的创新药械,看病报销更便捷,特别是减轻“一老一小”和带病人群的医疗负担,上海再出实招!
在去年全国率先出台支持创新药械发展28条措施的基础上,上海金融监管局、市医保局等七部门日前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商业健康保险高质量发展助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的若干措施》,推出18项具体举措,这也是全国首个系统性构建商业健康保险与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双向赋能”机制的政策文件。
让市民看病用药更省心
新民晚报记者注意到,政策明确支持将创新药械纳入“沪惠保”保障范围,持续扩大覆盖面,并开发针对不同人群的“沪”系列专属健康险产品。同时,拓展保障内容,鼓励开发涵盖医疗、疾病、康复、照护等多领域的健康险,重点支持团体健康险发展,将医疗新技术、新药品、新器械纳入保障范围,满足多元需求。
市民关心的商保报销便利度也将大幅提升。政策要求优化医保与商保同步结算模式,不断完善“直赔”服务流程,推进更多医疗机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和国际医疗业务接入平台,实现二三级医院全覆盖,探索将“直赔”服务扩展到医院特需部、国际部,让更多市民享受“一站式”结算,少跑腿、少垫资。
针对“一老一小”和带病人群投保难、保费贵的问题,政策要求合理放宽投保限制,并鼓励保险公司运用大数据精准定价,让这些群体也能获得更可及的商业健康保障。值得一提的是,政策还将加快发展覆盖居家、社区和机构的护理保险,探索养老金融与护理保障衔接,应对老龄化挑战。
多管齐下打通关键环节
为了让市民切实享受到便利,政策在机制创新、数据应用和服务模式等方面同步发力。
为推动创新药械应用提速,政策支持建立医保、商保、慈善、药企等多方共付模式。明确商保创新药目录内药品不计入基本医保自费率考核,鼓励医疗机构合理使用医保目录内的创新药械,不适合按病种标准支付的,支持医疗机构自主申报“特例单议”。同时,探索商保参与药品集采、新药上市、按疗效付费等机制,提升创新药可及性与可负担性。
在数据应用方面,深化数据共享。在安全合规前提下,推动医疗、医保、商保数据合作共享,支持险企精准定价与产品研发;做强“上海保险码”。强化产品对接、理赔结算及宣传功能,探索个性化产品匹配,并完善“一码通赔”功能,利用区块链等技术构建透明高效的理赔系统。
在服务模式方面,鼓励商保机构与医疗机构、家庭医生等合作,提供预防、检查、康复、慢病管理等全周期服务,变“事后理赔”为“事前防控”。
新民晚报记者了解到,该政策由上海金融监管局、上海市医保局牵头,联合市委金融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卫生健康委、浦东新区政府等多个部门共同推进,即日起实施。围绕创新药械应用和患者支付的核心痛点,该政策全面加强基本医保和商业保险协同,体现了上海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的务实实践,将有力提升上海市民的健康保障获得感,显著优化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生态,对上海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