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上海市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下文简称“方案”)。方案按照“模型驱动、应用示范、群链协同、开源生态”的总体思路,通过布局重大技术攻关、建设典型应用示范、构建产业特色集群、打造开源优质项目,到2027年实现具身模型、具身语料等方面核心算法与技术突破不少于20项;建设不少于4个具身智能高质量孵化器,实现百家行业骨干企业集聚、百大创新应用场景落地与百件国际领先产品推广,上海市具身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南都N视频记者梳理看到,上海将给予企业或项目资金或语料券、算力券支持,其中最高将针对项目给予高达30%且不超过5000万元支持。在具身智能的重要落地要素场景上,上海也将开启针对物流装配、工业制造、商业零售、医疗康养、家政服务5大领域的场景应用新业态。
今年以来,具身智能领域投资风起云涌。针对投资,上海也将整合资源建设投资平台,健全“早期培育+早期投资”机制,精准支持具身智能领域相关企业,探索算力和语料作价入股等模式,提升中小企业融资可及性。

生态、平台等多方面“撒”钱,最高支持5000万
方案在具身智能的模型创新、公共平台打造、场景示范、具身智能产业链、生态共六大方面做了相关要求,并在多方面给予了资金或语料券、算力券支持。南都N视频梳理看到,最高上海将针对项目支持高达5000万元。
其中方案提到,上海坚持模型驱动、强化智脑赋能,加快构建具身智能全链条技术自主创新体系,重点支持感知决策、运动控制、具身语料、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攻关,按照核定项目总投资,给予最高30%且不超过5000万元支持。在模型中的具身语料方面,方案提到上海将联合多方开展语料共性技术攻关与大规模语料库建设,开发语料工具链,构建高质量具身数据集与完整技术体系,对购买语料服务产品的企业给予最高500万元/年的语料券支持。
在公共平台方面,上海将整合全市资源建设算力、实训场、中试、投资、租赁五大平台,对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按照核定项目总投资,给予最高50%且不超过2000万元支持;在其中的算力平台方面,上海将优化市级智能算力公共服务平台和市级智能算力资源统筹调度平台,统筹现有智算资源,对达到一定算力租用规模的具身智能企业给予最高4000万元/年的算力券支持。
在场景应用方面,上海立足区域行业优势,以物流装配、工业制造、商业零售、医疗康养、家政服务等领域为牵引探索具身智能应用新业态,对产业创新融合示范应用项目,按照核定项目总投资,给予最高20%且不超过1000万元支持。
在生态构建方面,上海强调开源创新,搭建模型、数据、算法、操作系统、工具链等全要素开源体系,支持开源模型和工具入驻,向科研机构、中小企业及开发者等各类主体提供标准化、低门槛的公共服务。对开源社区、开源产品,按规定给予最高500万元的奖励。
同时上海还在探索构建具身智能标准体系,重点围绕数据语料、场景应用、中试评估等加快标准研制和供给。并支持企业参与各类标准研制修订,对于主导标准制修订项目的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的支持。
瞄准康养、家政等5大场景探索应用新业态
方案中提到,要立足上海市行业优势,以物流装配、工业制造、商业零售、医疗康养、家政服务等领域为牵引,开展场景征集与任务揭榜,探索具身智能应用新业态。对产业创新融合示范应用项目,按照核定项目总投资,给予最高20%且不超过1000万元支持。
在具身智能+物流装配方面,支持开展具身智能在快递分拣、仓储搬运、末端配送等环节的应用建设,支持物流企业、枢纽仓储基地合作,打造作业流程完整、场景要素丰富的示范样板,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物流新模式。
在具身智能+工业制造方面,支持工业企业推动具身智能在装配、巡检、应急、物料搬运等制造环节的实际应用,支持汽车、钢铁、船舶等行业优质企业结合实际生产需求进行集成创新,打造人机协同的智能制造作业单元,提升复杂工序的自动化水平,加快建设具有行业引领力的具身车间。
在具身智能+商业零售方面,支持商业载体推动具身智能在商超、展馆、机场、园区等空间的多场景部署,支持商业机构开展导览讲解、客户接待、安防巡逻等服务集成,提升多模态交互与人机协同能力,打造智能化、高体验的商业服务新形态。
在具身智能+医疗康养方面,支持医疗机构、养老机构探索具身智能在医疗康养服务中的示范应用,研发具备多模态感知、柔顺运动和场景自适应决策能力的医疗、护理机器人。构建仿真训练平台,突破复杂场景下的多任务适应性瓶颈,形成安全适宜的辅助医疗与康复解决方案,推动产业从单机智能向群体服务业态升级。
在具身智能+家政服务方面,支持上海市智能家居服务机构、公租房服务机构等与本体机器人、大模型企业等多方合作,推动具身智能在居家清洁、膳食辅助、情感陪伴、安全看护等家政相关场景落地,支持开发深度适配生活空间、提升家居幸福感的产品。构建数据与机理双驱动的运动控制算法库,实现安全拟人的家政服务,打造智能生活新模式。
南都N视频记者留意到,自具身智能热兴起后,场景也成为行业一直在探索的落地要素之一。除了上海以外,此前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开展了“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征集工作,近期已公布了48个“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案例,包括机器人+制造业、机器人+农业/林业、机器人+建筑、机器人+能源、机器人+商贸物流、机器人+医疗健康/养老服务、机器人+教育、机器人+安全应急共计8大细分领域。
上海健全机器人早期投资,牵引优质企业落“沪”
方案中还提到,面向具身智能发展共性需求,上海要整合全市资源,建设算力、实训场、中试、投资、租赁五大平台。其中在投资平台方面,上海将强化市级人工智能先导产业母基金战略牵引作用,推动优质企业设立企业风险投资基金(CVC)、产业生态基金,健全“早期培育+早期投资”机制,精准支持具身智能领域相关企业。同时还将探索算力和语料作价入股等模式,支持发展面向具身智能的新型金融工具,提升中小企业融资可及性。
上海还要招引和培育一批优质企业、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对销售或租赁具身智能机器人的企业,根据合同额按规定给予最高5%且不超过500万元的奖励。同时深化与央企国企战略合作,推动一批区域总部、功能总部落户,支持行业优质企业、科技和互联网大型企业等在沪设立具身智能实体公司。
在人才方面,上海将加快引进和培养一批国际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打造具身智能顶尖人才培养国家试验区。推动建立“产学研”联动的订单式培养机制,建设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开展具身智能“百校行”计划,为上海校园师生提供优质学习与实践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