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内卷”政策仍然在持续升温。
近期结束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了一系列重要改革举措,包括“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等,凸显了国家已对这一现象予以充分重视。
在7月15日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回应了“反内卷”话题,表示“有关部门正在制定相关措施,进一步加大市场秩序的规范治理”。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会议明确提出,要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从中央层面到部委层面政策加码的同时,多个行业也纷纷跟进“反内卷”。产业端,汽车、光伏、钢铁、水泥等行业集中出台措施;金融行业,多地银行业、保险业协会发布“反内卷”自律公约。
与此同时,A股也掀起了“反内卷”主题行情。不少机构认为,这一主题有望成为接下来一段时间的主线。“反内卷”行情背后的政策背景是什么?这一行情未来将如何发展?围绕一系列问题,《中国经营报》触角“零观财经”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马亮、远东资信首席宏观研究员张林进行了访谈。
内卷现象冲击多个行业
内卷现象的愈演愈烈,为众多行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在新能源汽车赛道,国产品牌都处于引领地位。”马亮表示,“但随着越来越多车企进入此赛道,行业内卷式竞争越来越激烈。补贴、降价、赔本销售……这种恶性竞争会对行业带来毁灭性打击。”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4年汽车行业利润率仅为4.3%,低于整个下游工业利润率及2023年同期水平。马亮认为,以“价格战”为代表的内卷式竞争,挤压了企业利润空间,企业不得不压缩成本,进而威胁到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消费者虽短期内获得价格利好,但长期来看,隐藏的质量和安全风险却在不断累积。
此外,在一些供应链远端,如原材料、矿产等领域,内卷现象也已显现出来。
“一些企业为了在‘价格战’中获胜,不惜压缩人力成本,通过强迫员工加班、调低工资或减少福利待遇等方式,侵蚀劳动者权益,最终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潜力。”马亮表示,“反内卷”是势在必行,也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为什么当下会出现如此愈演愈烈的内卷式竞争?对此,马亮分析认为,内卷式竞争是市场竞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成因在于部分企业在市场赛道选择和产品定位上的严重同质化。消费者在面对同质化产品时,往往只关注价格,促进商家打起“价格战”,忽略技术创新、产品服务质量等方面。基于此,当前我国的市场竞争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市场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比如通过一些机制让企业无法因为降价而在产品质量上做文章,再比如对相关企业进行约谈使其认识到市场竞争的态势需要调整等,强化市场监管的纠偏作用,更好地整治内卷式竞争。”
“良性竞争是多元化、多维度的竞争,各行业在单一维度的竞争就会演化成内卷式竞争。”张林认为,内卷式竞争主要存在三个负面影响:在消费市场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让市场产生负和博弈的预期、在宏观层面带来收缩性效应。
张林进一步指出,内卷确实给多个行业带来了利润、产能利用率等多方面的压力。以光伏行业为例,其上游材料多晶硅的综合价格指数在2022年10月达到190%的高位,而今年6月这一价格指数降到了高点的21%,即1/9左右。而中游的硅片价格,在同一时间段内降至最高点的1/5,下游的光伏组件在同期下降到最高点的1/3。
事实上,不仅在新兴领域,如煤炭、黑色金属等传统行业的利润总额也在收缩状态,在利润压力下去进行内卷式竞争,对市场的伤害非常深远。
助推价值投资长远发展
在马亮看来,“反内卷”的关键是形成一套长效机制,实现可持续效应,继而对产业重塑及价值投资形成持续推动。
8月第一天,市场全天震荡调整,三大指数小幅收跌。从涨幅榜的多个板块来看,均与“反内卷”相关。
在金融市场中,“反内卷”相关主题行情备受关注,水泥、钢铁、煤炭等行业概念板块交投活跃,并逐渐扩散到光伏、快递等板块。华泰证券研报指出,多数“反内卷”行业估值筹码双低,涨价驱动补涨,有助于维持市场热度。中期,“反内卷”夯实ROE筑底回升预期,有利于投资者看长做短。
“从历史经验来看,上一轮去产能过程中,钢铁、水泥、煤炭等行业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头部企业兼并重组、去杠杆降成本等方式,成功实现了相关行业的利润扭亏为盈。”张林表示。
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是抓好“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当市场容量、市场集中度以及价格信号回归到常态时,企业的产能利润率也得到了显著回升。
“以钢铁行业为例,2015年的利润率为-47%,但到了2017年前后,行业利润率已经上升到200%。可以说,上一轮去产能过程成功实现了目标。”张林认为,“由于行业盈利能力得到提升,因此我们在上一轮去产能过程中看到了‘白马股’行情。比如煤炭和钢铁,在2016年和2017年期间,股票市场上的表现是逆势上涨的。”
相比上一轮调整,本轮“反内卷”中,煤炭、钢铁、有色、石化以及“新三样”等行业,由于“反内卷”紧迫性较强,可能也会是受益行业。
今年以来,资本市场交易并非围绕单一主线,“反内卷”行情与新质生产力、大消费等交易在很大程度上重合。因此,“反内卷”相关行业的头部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值得关注。
与此同时,张林也提示,由于目前债券市场估值较高,如果股票市场持续好转,可能会给以债券为标的的基金和理财产品带来减值或赎回压力,因此需要注意股票和债券市场的跷跷板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