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交所官网,中航京能光伏REIT扩募项目状态于8月5日显示为注册生效,在首发光伏发电项目基础上,扩募拟购入资产为水力发电项目,这意味着国内首单资产混装扩募项目成功落地。中航基金表示,该REIT资产规模的扩大,将提升基金的抗风险能力、市场影响力和运营效率,有助于降低单位运营成本,进一步夯实长期可持续分派能力,为投资者创造更大价值。
首单“水光”互补REITs项目
8月5日,中航京能光伏REIT扩募项目正式获批。该REIT首发上市时,基础设施资产为榆林市榆阳区300MWp光伏发电项目和湖北随州100MWp光伏发电项目。根据公开资料,本次扩募拟购入基础设施资产为位于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境内的槟榔江干流的苏家河口水电站和松山河口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483兆瓦。
这是行业内首单“光伏+水电”资产组合模式的扩募项目,也是行业首单获批的经营收益权类扩募项目,为公募REITs的资产多元化开启新篇章。
该项目扩募后可有效提升基金的收益率情况。根据中航基金对上交所反馈意见的回复,扩募前,该基金基于全周期可供分配现金流预测,内部收益率(IRR)为1.29%;新购入基础设施项目估值25.5亿元,扩募后IRR将达到3.94%,较扩募前提升2.65个百分点。
中航基金表示,扩募完成后,中航京能光伏REIT持有的资产种类从单一的光伏电站变为“光伏+水电”的资产组合,可有效实现规模效应与资产分散效应。不同类别清洁能源资产的组合,可有效规避极端天气和区域气候差异等因素导致单一资产的波动,起到分散风险、平滑现金流的作用。
公募REITs通过扩募实现“二次生长”
业内人士分析,当前我国公募REITs市场发展还面临一些瓶颈。“其中之一是已发行的公募REITs项目单只规模普遍较小,新加坡、美国等海外市场的单个项目动辄百亿元甚至数百亿元规模,目前国内项目平均首发规模仅20多亿元,制约了规模化发展和市场影响力。”上海某公募不动产投资管理部人士告诉记者,构建高效健全的扩募机制或能解决这一问题。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8月6日,国内已成立了73只公募REITs,71只已经上市,首次募集总规模为1908.52亿元,平均单只产品规模26.14亿元,53只产品首发规模不到20亿元,占比超七成。仅中金安徽交控REIT一只产品的首发规模超100亿元,且规模超过80亿元的四只产品均为收费公路项目。
从扩募情况来看,目前已经完成上市扩募的公募REITs有5只,资产类型包括仓储物流、园区基础设施、保障性租赁住房。首批扩募的4只均于2023年6月完成扩募上市,直到2025年公募REITs扩募再次开启,华夏北京保障房REIT已于2025年6月25日完成扩募上市。

“扩募机制不仅能解决当前单个项目规模偏小的问题,更能促进存量资产盘活和新增投资良性循环。”上述人士称,一方面,通过扩募可以突破初始发行规模限制,实现规模阶梯式增长;另一方面,可以优化资产组合配置,提升整体收益率和抗风险能力。
国信资管固收研究员刘越发文表示,对于投资者而言,目前公募REITs二级市场整体涨幅空间相对之前逐渐收窄,需要找到新的方向来保障投资收益。随着今年多只扩募项目落地,扩募的利好预期会逐渐反映到公募REITs二级市场价格上,投资者可以在价格相对较低的位置去把握扩募带来的收益增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