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经国务院同意,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相关部门,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下称“机制”),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局提供了关键抓手。
科技型小微企业普遍因“轻资产、缺抵押”面临融资困境,银行传统风控难以量化其技术价值。而新建立的机制也是瞄准这一痛点,加强央地协同,从供需两端发力打通阻碍,实现银行信贷资金“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并向科技等重点领域倾斜资源。
在机制推动下,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渠道,将企业的经营情况、技术实力、产业链地位、发展前景等要素纳入授信体系,多地创新推出“数据增信”“科技增信”“担保增信”等模式,打破“抵押物崇拜”。
近期,第一财经记者跟随金融监管总局赴浙江、福建、山东等地进行调研采访,见证机制如何让企业“软实力”转化为融资“硬支撑”。
打破“抵押物崇拜”
“跑了多家银行,要么审批周期长,要么要求抵押土地房产,我们这种轻资产科技企业根本无法满足。”调研中,一位企业主的“吐槽”道出了众多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共同困境。这类企业明明手握核心专利、前景向好,却在融资路上屡屡碰壁,陷入“有前景缺资金”的“成长烦恼”。
科技型企业“轻资产”的特质,是融资路上的最大阻碍。它们的核心竞争力集中在技术专利、研发能力等“软实力”上,普遍缺乏土地、厂房等传统抵押物。但在传统信贷体系中,银行评估授信时仍习惯以固定资产为主要参考,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认定缺乏成熟标准。这直接导致企业即便拥有多项专利,也难以获得匹配发展潜力的融资额度,还常面临利率偏高、审批周期长等问题。
更具体来看,企业常陷入“有技术缺抵押、有订单缺资金”的两难:想引进先进设备提升产能,却因没有土地房产抵押被银行拒之门外;接到大额订单后,急需资金采购原材料、扩大生产,却因技术专利无法精准估值,难以获得及时授信。这种困境让不少潜力企业卡在发展关键节点,制约了技术成果转化与市场扩张的步伐。
邮储银行东营市分行相关负责人认为,对这类“轻资产、重技术”的小微企业,必须用“看技术、看订单、看前景”替代“看抵押、看报表”,才能打破融资僵局。
科技型企业的需求痛点,正是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优化服务的突破口。
上述机制的核心价值在于联合发改、科技、银行等,破解跨部门信息壁垒,让企业的“软实力”真正成为融资的“硬支撑”。
青州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银行开展业务时面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企业的科技研发投入、资质认证等关键信息无从知晓,导致授信评估片面。而有了协调机制后,各部门通过共同会商打通信息渠道,银行在服务科技型企业时,可便捷查询其科技资质、研发投入等数据,并将这些信息作为授信评估的重要参考,有效解决了评估片面性问题。
在机制推动下,银行与政府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渠道,将企业的技术实力、产业链地位、经营前景等要素纳入授信体系,打破“抵押物崇拜”。多地创新推出“数据增信”“科技增信”“担保增信”等模式,形成“合力攻坚”的支持格局。
例如,针对企业的核心专利,银行联合专业团队科学估值,像中国银行的“知惠贷”、三门农商银行的“台创·专利池贷”等产品,能在短时间内为企业发放数百万元的信用贷款,解决“有订单缺资金”的燃眉之急。
此外,机制还推动了“银保合作”等创新模式的落地。中国信保与进出口银行联合推出的专项贷款,既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风险保障,又无需传统抵押;“创新积分制”则通过量化企业的创新能力、人才结构等指标,让“科技资产”可评估、可授信。
创新积分制打通信息壁垒
创新积分制就是上述机制中的一大创新模式。
“原来想凭技术贷款难度可不低,金额还远达不到预期。幸亏有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帮助,三天到账900万,利率比常规贷款低了109个基点,解了‘燃眉之急’。”潍坊天信散热器有限公司(下称“潍坊天信”)负责人李茂枝的感叹,道出了创新积分制为科技型小微企业带来的转机。
这家手握31项实用专利的科创企业,曾因“规模小、抵押物少”在贷款路上屡屡碰壁。如今,凭借70分以上的创新积分,该企业成为寿光农商银行“科创积分贷”的首单受益者。这一变化的背后,是“创新积分制”破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的生动实践。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核心痛点在于“技术值多少钱”没有统一标准。传统信贷模式中,银行的风控模型紧盯财务报表算盈亏,企业的专利数量、研发投入等“硬实力”常被视作“软指标”。
李茂枝称:“原材料价格上涨推高了经营成本,导致流动资金紧张。但我们企业规模不大,抵押物有限,新的抵押贷款难获批,纯信用贷款额度又满足不了需求。”
2024年8月,《“创新积分制”工作指引(全国试行版)》的印发,为破解困局提供了政策依据。该指引设置3类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按企业初创期、成长期、稳定期动态调整权重,通过客观量化的创新能力评价,引导科技创新资源、财政政策、金融资源等向科技型企业精准聚集。
“企业科技部门评定的创新积分大于70分,符合国家科技型企业信贷支持政策。”寿光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专班工作人员介绍,由多部门组成的协调机制通过开展“联合会诊”,为企业精准匹配融资方案,让技术价值真正变成了“金融通行证”。
寿光农商银行负责人表示,创新积分制让银行终于有了给科技企业“精准画像”的工具。该行通过与科技局共建获取科创积分大于70分的企业清单,将其纳入“白名单”管理:对“轻资产、少抵押”且无违法涉案、无不良征信的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方案;对已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贷”获贷但仍有缺口的企业,以科创积分贷补充增额。目前,寿光农商银行已发放科创积分贷5户、共计2750万元,实践证明这一模式在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投放上成效显著。
在协调机制下,借助这些创新手段,科技型企业的“成长烦恼”正在逐步化解。金融监管总局东营分局相关负责人称,小微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的核心,就是要让金融资源精准流向有潜力、有需求的企业。下一步,将继续深化机制建设,打造“专班+生态共建”科技金融对接模式,联合科技部门完善政策,推动更多银行推出适配科技型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