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主任陈昊团队为一位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完成了复杂腹膜后肿瘤及肠系膜巨大转移瘤二次切除手术,并创新性地在术中应用光动力疗法(PDT),精准杀灭术后残留癌细胞,降低复发风险。文献检索结果显示,本次手术为上海首次将PDT技术应用于此类复杂术式。
此次接受手术的患者在一年多前因肾透明细胞癌在外院接受了右肾肿瘤切除术。今年4月,患者在复查中发现肿瘤腹腔内复发,抗肿瘤治疗和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均不佳。今年7月,患者因腹痛就诊,CT检查提示腹膜后及肠系膜巨大转移瘤,部分病灶疑有破裂出血。由于肿瘤体积巨大(约15厘米x13厘米),且位于小肠系膜根部,位置深在固定,与周围重要血管、脏器及肠管紧密粘连,二次手术难度和风险极高。为此,患者前往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求助。
陈昊团队接待了患者,并迅速启动多学科诊疗(MDT)流程,联合麻醉科、放射科、急诊与危重病科、护理部等科室开展了深入细致的术前讨论与评估。基于MDT共识,团队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和应急预案。为最大程度降低术后复发风险,陈昊团队决定在肿瘤切除后,对瘤床立即应用术中光动力疗法(PDT)。
手术当日,多学科团队紧密配合,各司其职。麻醉团队动态监控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呼吸、内环境等各项生命体征,并根据手术刺激强度和患者反应进行实时、精准的药物调控。外科手术团队则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显微外科技术,在极其有限的视野和操作空间内,耐心、精细地分离肿瘤与周围密集粘连的血管丛、肠管及其他重要脏器。团队克服了术中可能的大出血、副损伤等重重风险,最终成功将巨大肿瘤完整切除。在肿瘤成功切除后,手术团队在护理团队辅助下,立即对手术区域施行术中光动力疗法(PDT)。术后患者恢复顺利,目前正处于积极的康复过程中。
陈昊介绍,PDT是一种精准靶向治疗技术。其原理在于利用光敏剂对肿瘤组织的选择性富集,通过特定光激活产生细胞毒性物质(活性氧),实现对残留肿瘤细胞的精准杀伤。在肿瘤刚被切除后立即进行PDT照射,是团队针对腹膜后肿瘤易复发特性的一次突破性尝试。此时,光敏剂仍高度集中于原肿瘤区域,激光可以更直接、更充分地作用于可能残留癌细胞的瘤床和周围组织,在“第一现场”给予癌细胞毁灭性打击,其效率远高于术后单独应用。团队还将尝试把这一创新模式拓展应用于胃癌、结直肠癌等其他高复发风险的腹腔肿瘤治疗中,不断优化精准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