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圣保罗8月6日电(记者杨家和) 在美国对巴西出口商品加征最高50%关税背景下,中国迅速扩大自巴咖啡进口,批准183家巴西企业对华咖啡出口的许可。
在业内人士看来,巴西是全球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关税壁垒的建立恐令世界咖啡市场发生变化,中国市场对巴西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中国日益增长的咖啡消费与本土品牌的结构性拉动,或为巴西咖啡产业带来新的发展路径,加速重塑全球咖啡产业格局。
美加征关税重创巴西咖啡商“脱美转中”
根据巴西咖啡出口商委员会(Cecafé)数据,截至2025年6月,巴西对美年出口咖啡近800万袋,贸易额约44亿美元,占美国市场份额近三分之一。然而,特朗普政府日前宣布对巴西产品加征最高50%的关税,并于8月6日正式生效。尽管部分巴西产品如橙汁、矿产等被豁免,但咖啡、肉类、水果和家具等关键品类均遭波及。
巴西咖啡产业业内人士表示,这一关税将显著推高巴西咖啡在美售价,削弱其价格竞争力。“企业必须尽快寻找替代市场,以减少对美依赖。”
巴西总统卢拉5日宣布,联邦政府已授权外交部将美方行为诉至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以应对美国的关税上调。
在此背景下,中国市场为巴西咖啡提供了现实替代。数据显示,今年6月,巴西对华出口咖啡为5.6万袋,仅为对美出口的八分之一,差距悬殊但也意味着中国市场仍有巨大挖掘空间。
中国扩大咖啡准入释放合作信号
中国驻巴西大使馆近期密集发声,先后于7月30日通过社交媒体发布消息,宣布授权183家巴西咖啡企业对华出口,授权期五年。8月5日,大使馆再次发文称“合作是双向的”。这为巴西咖啡出口商提供了实质性的缓冲空间。
《2025中国城市咖啡发展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咖啡产业规模达3133亿元,同比增长18.1%;全国人均年咖啡消费22.24杯,咖啡豆进口5年增长近3倍。值得注意的是,《2024中国城市咖啡发展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人均年咖啡消费16.74杯。仅一年时间,人均年咖啡消费增长超过24%。虽仍远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240杯,但增长势头十分迅猛。
分析师预计,随着生活方式变迁,中国将成为全球咖啡最大的需求增量市场。
巴西咖啡出口商委员会统计,2023年巴西对华咖啡出口同比增长275%,中国从全球巴西咖啡的第20位买家跃升至第6位。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4年,中国咖啡净进口量增加13.08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5.7%。亚洲咖啡协会秘书长陈振佳指出:“中国已成为全球咖啡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其市场增量潜力远未释放。”
在大宗贸易基础上,巴西咖啡的“精品化”也加快进入中国日常消费市场。“想象一下,如果每个中国人每天喝一小杯咖啡,将为巴西种植区创造何等规模的市场。”巴西咖啡出口商协会主席费雷拉曾在公开场合表示。
本土品牌升级供应链推进原产地直采
根据英国的世界咖啡门户数据,中国在2017年就已成为全球品牌咖啡门店最多的国家,总数达4.96万家,超过美国。
在中国消费市场,巴西咖啡持续渗透背后,是瑞幸咖啡等本土品牌对高品质阿拉比卡豆的结构性需求。据瑞幸咖啡公开数据,2024年瑞幸咖啡自巴西采购咖啡豆超过5000吨,占其总用量60%以上,核心产品如“生椰拿铁”“厚乳拿铁”也采用了巴西原料。
2023年,瑞幸咖啡中国市场销售总额达248.6亿元(约合34.5亿美元),首次超过星巴克中国,成为中国市场最大的咖啡连锁品牌。2024年,瑞幸咖啡宣布与巴西出口投资促进局(Apex-Brasil)签署《合作备忘录》,在2025年至2029年的5年内,向巴西采购总计24万吨咖啡豆。
此外,瑞幸在厦门建设的咖啡产业园项目总投资30亿元,建成后规划年烘焙产能5.5万吨、生豆处理能力超10万吨,显著提升原料本地加工能力。
其他品牌也加快产业链落地。蜜雪冰城在河南、海南等地投建咖啡烘焙基地,以应对门店数量快速增长带来的原料需求。据企查查数据,截至2025年5月,中国咖啡相关企业总数达24.6万家,仅前五个月新增注册企业2.1万家,同比增长14.47%。
当前,中国咖啡产业正在从“快消费”走向“精品化+供应链本地化”阶段,亟需稳定、高质量的进口豆源,这也为巴西咖啡提供了长期发展机会。
在美国加征关税带来的出口压力下,全球贸易格局深刻调整,新兴市场之间的协调合作正成为应对不确定性的关键,中巴互补优势推动咖啡合作进入“深水区”。
专家认为,未来中巴咖啡合作将从“点状出口”迈向“全链条协作”,涵盖原产地认证、可持续种植、绿色金融、品牌共建等多个维度。如果双方能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不仅有望稳定咖啡贸易,还可打造南方国家间互利共赢的农业合作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