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8月6日讯8月2日,“陆家嘴金融沙龙”第22期在上海浦东圆满举办。在主题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技术整合、资本赋能与产业重塑》的行业对话环节,各嘉宾进一步探讨了集成电路行业的挑战和机遇。
行业对话由上海科创中心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裁杨斌主持,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何大军,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刚,上海概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杨廉峰,沐曦集成电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陈维良担任对话嘉宾。
打造硅光、汽车芯片等四方面“核爆点”
集成电路产业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粮食”,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产业的基石。
何大军表示,张江聚焦关键细分领域和前沿突破口,聚焦RISC-Ⅴ、EDA、硅光以及汽车芯片和汽车应用四个领域,打通从芯片设计到终端应用的全链路,迭代发展形成协同创新,对潜在的战略性赛道进行全产业布局,并购龙头企业,快速形成竞争力,打造上述四个领域的“核爆点”。
如何围绕科技人才生态服务体系,从各个维度打造招投联动、孵化培育、创新创业的机制?
何大军表示,张江集投资、孵化、服务三位于一体,提供空间载体的主要目的不是赚租金,而是建立生态,做好生态配套、孵化优质企业,同时深度参与投资,形成自己的投资逻辑,对战略性需要长时间陪伴的企业采用直接投资方式,比如CPU、GPU等相关公司。
“如果是需要快速、多轮次融资的创业企业,则设立基金对其进行投资,因为基金的反应速度更快。”何大军强调。
未来与功率电源、通信相关的芯片会迎来发展机会
随着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市场也不断出现新的投资热点。站在投资人的角度,陈刚认为,AI是集成电路产业未来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AI芯片是发展最快的领域, AI芯片的持续发展会满足先进封装、工艺、软件等方面的新需求。”陈刚认为,除AI芯片外,未来功率电源、通信相关的芯片也会迎来发展机会。
“短期来看,集成电路产能可能会局部过剩,但是长期而言发展空间很大,不会存在过剩的问题。”陈刚表示。
作为集成电路行业未来重要的手段和工具,产业并购的发展趋势如何?站在产业基金的角度,陈刚认为,集成电路行业是一个高度集中的行业,芯片降价是规模效应导致,但是在规模扩大的过程中并购不可或缺。
“并购本身不难,重要的是融合,集成电路行业的并购一定是依托龙头、优势企业,并由企业家推动企业并购后的整合发展。”陈刚表示。
并购重要的是并购方和被并购方对于价值的判断和认同
作为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一环,EDA并购行业的市场却相对较小。据不完全统计,市场上EDA公司近100家,资本如何参与国内EDA行业?
站在上市公司的角度,杨廉峰指出,资本的参与取决于行业的发展情况,EDA实际上支撑着集成电路行业,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新的分支,成熟工艺也需要走差异化的道路,这些工作需要中国EDA提供相应的支持,在此过程中中国EDA自身也会成长。这种成长所带来的价值和在整个产业中的份额可能会超过EDA在全球化产业链中的价值和贡献。作为长周期行业,杨廉峰表示,EDA需要耐心资本的参与。
“并购重要的是并购方和被并购方对于价值的判断和认同”,针对集成电路行业的并购,杨廉峰指出,EDA行业未来规模可能达到千亿甚至万亿。对于公司的价值判断首先应从行业角度入手,而非资本角度。
作为市场重要的资金供给者,国资在并购中承担什么角色?
杨廉峰指出,从行业的发展来讲,国资承担战略的使命,退出时需要在估值等方面具备更多的包容性。无论是EDA,还是其他领域,未来能否将过去花费20、30年的商业化并购缩短至5~10年,一定需要资本市场、国资、政府的强力推动。
在马拉松式的竞争中,关键是掌握核心技术进行迭代
在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硅光、RISC-Ⅴ等前沿技术也在不断迸发,吸引了众多市场投资者的关注。
陈维良表示,硅光是高性能计算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光的传输对于长距而言有极大优势;RISC-Ⅴ指令集的开源开放,有助于中国自主自强地打造CPU生态。目前服务器级别的RISC-Ⅴ的芯片还未形成主流,但是随着不断发展,陈维良表示看好该领域。
作为高端领域,GPU竞争非常激烈,头部公司有哪些差异化的策略?结合沐曦实践,陈维良表示,GPU对于人工智能而言很重要,需要好的生态,产品也应当通用、易用、稳定可靠。
“GPU芯片设计领域真正的竞争是马拉松式的,因此关键是掌握核心技术从而进行迭代。”陈维良认为,与大模型企业、生态合作企业进行协同创新也很重要。
近年来,在GPU发展过程中,国内大模型公司对GPU芯片的适配度要求越来越高,陈维良指出,在助力模型和芯片融合发展的后续布局中,大模型行业既是技术密集型又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大模型的开发要求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的算力,因此在国产算力没有形成高质量替代时,主要依赖以英伟达为主的GPU公司,随着国内GPU、AI芯片的发展,逐渐形成国产替代,国产大模型公司就需要考量供应链安全,并且积极拥抱国产芯片。
“未来还需和大模型企业等联合创新,打造更优秀的产品,其中AI赋能行业涉及能力和成本两个重要的维度。”陈维良表示,能力方面,近几年大模型不断发展,在很多应用场景中已经培养出了支撑应用的基础能力;成本方面,要降本增效,对AI的投入要以获得更大的收益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