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上海市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该方案自2025年7月28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8年7月27日。
《方案》提及上海市具身智能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并提出了针对模型创新、公共平台打造、应用示范、群链协同发展等方面的具体扶持和鼓励措施。
《方案》明确,按照“模型驱动、应用示范、群链协同、开源生态”的总体思路,通过布局重大技术攻关、建设典型应用示范、构建产业特色集群、打造开源优质项目。到2027年,实现具身模型、具身语料等方面核心算法与技术突破不少于20项;建设不少于4个具身智能高质量孵化器,实现百家行业骨干企业集聚、百大创新应用场景落地与百件国际领先产品推广,上海市具身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方案》提出,支持感知决策、运动控制、具身语料、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攻关,对购买语料服务产品的企业、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项目、达到一定算力租用规模的具身智能企业等给予相应补贴。
具体而言,《方案》提到,上海市重点支持感知决策、运动控制、具身语料、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攻关,按照核定项目总投资,给予最高30%且不超过5000万元支持。
依托市级语料平台,联合多方开展语料共性技术攻关与大规模语料库建设,开发语料工具链,构建高质量具身数据集与完整技术体系。对购买语料服务产品的企业给予最高500万元/年的语料券支持。
面向具身智能发展共性需求,整合全市资源,建设算力、实训场、中试、投资、租赁五大平台,夯实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基础底座。对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按照核定项目总投资,给予最高50%且不超过2000万元支持。
优化市级智能算力公共服务平台和市级智能算力资源统筹调度平台,统筹现有智算资源,加强算力资源调度与管理,对达到一定算力租用规模的具身智能企业给予最高4000万元/年的算力券支持。
在具身智能应用方面,《方案》提到,立足上海市行业优势,以物流装配、工业制造、商业零售、医疗康养、家政服务等领域为牵引,开展场景征集与任务揭榜,探索具身智能应用新业态,对产业创新融合示范应用项目,按照核定项目总投资,给予最高20%且不超过1000万元支持。
此外,《方案》明确,将招引和培育一批优质企业、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对销售或租赁具身智能机器人的企业,根据合同额按规定给予最高5%且不超过500万元的奖励。
深化与央企国企战略合作,推动一批区域总部、功能总部落户,支持行业优质企业、科技和互联网大型企业等在沪设立具身智能实体公司。